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22]科研直通车2009.3新视觉艺术毕业论文指导刍议于友善(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在美术院校学习绘画专业的本科、硕士毕业生来讲他们最终要完成的毕业论文无论难度还是重要性并不亚于其毕业创作。因为一篇反映他们在校研习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绘画技能及其综合艺术素质的论文很能检验出每个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里已掌握和达到的相应专业高度也可以藉此考察他们的逻辑思维与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故此对于各绘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来说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具体专业情况并结合他们毕业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启发和指导毕业生写出有质量、有内容言之有物并具一定学术水准的论文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词]感受;切入点;真切;言之有物作者简介:于友善(1957—),男,山东乳山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如果说,毕业创作是绘画专业毕业生在本科或硕士阶段专业创作能力、绘画实践技能之集中反映的话,那么,毕业论文则是他们学习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并恰如其分地和各自的绘画创作实践有机结合的综合体现。故此,如何?导毕业生写好有内容、有质量的专业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是摆在我们每个相关专业导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南艺中国画专业这些年来本科和硕士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各科目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之初始阶段,给他们提出了重个人学习体会、结合自己创作中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来进行选题、构思的要求。尤其是本科生,我们几乎是硬性规定他们必须紧密结合各自从事的毕业创作来撰写毕业论文。我以为这样做是基于以下诸方面的考虑。一大家知道,一个刚刚离开中学的高中生,出于爱好(那些原本对此毫无兴趣的姑且不论)接受了简单的绘画基础训练(也不论那些训练在多大程度上正真符合绘画艺术教学规律)考入美术院校,依照各院系制定的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开始了他们为期四年或七年的绘画艺术专业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所谓“按部就班”意指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有各自相关的绘画技能和史论基本知识教学顺序上的编排。如前所言,一个尚不足二十岁还没有多少绘画基础、更谈不上创作经验的绘画专业本科生,他们对入校以后接触的技法实践和相关史论知识基本上是陌生的,也缺乏感性认识作前期铺垫。很多时候,对他们而言,那些各类专业技法是各自独立、没有关联的;至于它们与绘画史论之间更是毫不搭界、互相脱节。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即便他们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门课,过后在进行自我消化时,也很难将它们(理论和实践)根据自己的专业志趣将二者有机的融合到一起。渐渐地进入到毕业论文的构思起草时,他们会觉得茫然而不知所措,不晓得如何下笔——甚至不知道写什么;搜肠刮肚地埋头于杂志期刊和电脑键盘,自觉不自觉地容易形成东挪西凑、甚至整段抄写的风气。面对抄来的内容,大都不知所云,以至于出现论文答辩时有些同学居然一问三不知的窘况。鉴于此,在近几年的本科毕业生论文写作要求中,我们明确规定了每个学生必须结合各自的毕业创作和研习体会来选定命题,就其中若干个或某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问题作为文章的切入点,谈体会,谈认识。这样作为文章来说,容易就某个方面谈得比较深入,比较真切,也言之有物;从而在客观上杜绝、至少是减弱了那种誊抄照搬的几率。当然,换个角度来看,让学生们围绕着自己的绘画创作来撰写毕业论文也可能会导致另一弊病——文章容易流于表面而缺乏相应的学术理论含义,以至于有时会出现简单地流水账似的罗列一些毕业创作从构思、写生、起草、定稿直至完成的绘画过程。这其中很少甚至没有对某个绘画问题在理论层面上的思考,过于直白、过于浅显——有文而无论,不像论文。这个时候就要求专业指导老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他们一定的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在思考问题、表述问题时学会如何做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正反对照、由此及彼而触类旁通。比如,针对学生们绘画创作中有的惯用枯笔、有的弃色用墨、有的线多墨少、有的舍简就繁等等等等;这些中国画中惯常的笔墨现象,其中每一个都蕴含着朴素而有意味的哲理道理;同时也包含了很多耐人寻味的中国画表现形式的艺术原理。怎样教学生们从中整理出适合自己兴趣点,学会在思考和表述的过程中如何将一些看上去似乎不起眼、点滴而零碎的感受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使得文章有条理、有逻辑进而有一定的深度且具学术价值,是大有可以挖掘的空间。大家知道,与史论专业的学生不一样,在校学习绘画专业的本科生的学习重点和兴趣投入主要放在绘画技能、创作构思方面。虽然,在校期间,依照教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