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农村社区教育问题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之一。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无论是在投入、还是人口素质,农村教育都比较薄弱,虽然近几年有所改变。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在办学方向、教育经费、学生生源状况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问题还没解决的时候。要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我们必须关注农村教育,必须关注新出现的问题,寻求破解策略,以确保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通过研究发现,很多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等偏远的农村地区,还存在着诸多问题。1.地方财政困难,教育投入少,办学条件差,教学资源短缺。由于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地方经济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老、少、边、穷”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难度极大,“暗房子、破桌子、石凳子”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学环境很差。教学资源贫乏,教育教学质量差,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厌学情绪大,农村中小学辍学率有所反弹。2.教师资源短缺,很多老师不愿意去这些农村地区教学。农村学校师资总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由于国家对农村和城市学校建设的投资不均衡,城乡教学差距拉大,导致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恶劣,教师待遇差、工资低,许多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无老师相应的辅导,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学习。3.应试教育下,负担加重,素质教育成为空谈,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几十年来,农村教育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虽然强调要加强素质教育,但由于大不环境没有改变,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农村,孩子们上学的目的是认识字为了出去务工的方便,长远的一点是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素质教育在农村的实施很难,更别提在其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重智育轻德育也因此成为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一些农村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再加上地处偏远,无德育教育基地,无相关管理机制相约束,一度放任自流,更加重了其现象。4.多数农村地区,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了老人和孩子。由于隔代抚养,老人们多数自身文化素质较差,只晓得让孩子吃饱、穿暖,也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也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大多学习较差。这也严重困扰了农村教育的发展。5.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统计,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无学可上的孩子,有的甚至是未成年人,便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发展和壮大农村经济,让亿万农民过上小康生活,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这一现状是关键。我认为解决的措施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1、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努力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政府加大多农村地区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强化政府保障责任,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同时要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并且还要力保各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该用之处。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优化学习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和待遇,扩建教师队伍。加大政府的投入和统筹力度,加强农村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3、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加强和改进农村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其健康发展。各地农村中小学校,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尤其是留守儿童,更应该尤为关注,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社会的关怀。4.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高等教育的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学科布局和课程设置,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农村基础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国家要着力改革农村基础课程,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课程,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5.加强示范教育,激发农民的求知欲望。极为残酷的就业现实,已使农村农民从正面或反面,吸收打工生涯中的教训。我们应该加强示范教育,用榜样的力量,激发他们内心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从心底有个学习的企求,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进而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6.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