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考考题 优化识记方法.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研究高考考题 优化识记方法.doc

研究高考考题优化识记方法.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研究高考考题优化识记方法【摘要】高考语文试卷中有针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直接命题进行考查的题目。为使高考语文“字形识记、书写”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提出复习策略与方法。【关键词】识记复习策略复习实效2012年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10套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直接命题进行了考查。同时还有试卷在作文中对这一考点进行考查,如江苏卷在“作文”评分中规定“错别字每一个扣1分”,还有些省市规定“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因此,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考点。为使高考语文“字形识记、书写”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提出如下三条复习策略:一、研究各套试题,发现三大特点探究2012年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字形识记、书写”考点的命题,可以把握2012年高考字形考查的三大特点:1.考查的重点2012年高考的“字形”考题共出现28个错例,其错误类型归纳如下(括号内是正确字形):细析上表中的错例,不难发现高考对字形考查的重点落在形异同音字、形近音同(近)字和形近音异字这三种类型上,尤其以前两种为主。由于音、形上的近似,因此有一定的隐蔽性;又由于这些别字从词义上来讲,还能“自圆其错”,因此迷惑性也很强。2.取材的热点《咬文嚼字》是研究汉字字形的权威杂志。《咬文嚼字》杂志社2005年整理出“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这100个别字是在审读了约3000本图书、1000种期刊、100种报纸基础上整理出来的,在当代出版物中长期出现、广泛出现、反复出现,易混难辨,所以,近几年一直备受高考命题专家“青睐”。被今年高考“字形”考查的就有8个。其中整词出现的有:更迭(叠)、精萃(粹)、再接再励(厉)、旁证(征)博引、九洲(州)、渲(宣)泄;单个字出现的有:霄(宵)、急(疾)。3.题型的特点从10套设题考查字形的试卷来看,就考查方式而言,以词语作为载体的是主流题型,有9套;以句子作为载体的只有1套(浙江卷)。就答题指向而言,选出“没有错别字”的是主要题型,有9套;选出“有错别字”只有1套(重庆卷)。二、采用五种方法,轻松识别错误为了提升准确识别错别字的能力,结合考查的重点,可灵活采用如下五种识别方法:1.义辨法音、形、义的统一,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正字,就应从三者关系入手,以义为纲,据义定形。例如“针砭时弊”的“砭”,是指古代治病用的石头针,“针砭”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理解了此义,就不会误写为“贬斥”的“贬”了。再如“自行其是”的“是”义为“以为……对的”,“各行其是”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去做”的意思,“事”义为“事情”,而非“各做各的事情”之义,所以就不会将“自行其是”写成“自行其事”。以义记形,既可以深入理解词语,又能保证书写的正确性,是一种最好的识记字形的方法。2.形辨法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许多音、形相近的字,都有共同声旁,区别只在形旁。所以,抓住形旁辨析形声字,就不会用错字。如“风驰电掣”的“驰”指快跑,多指马车,所以从“马”,如果写成“弛”就错了。再如“掂量”的“掂”从“手”,义为“用手托着东西上下晃动来估量轻重”,“惦”从“心”,义为“挂念”,所以写成“惦量”就是错误的,写成“掂量”才是正确的。这种方法尤其适合音同(或音近)形声字的辨析。3.音辨法音辨法就是在读中辨别书写错误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音异形近字的辨析上很有效果。如“针炙”应为“针灸”,“灸”读jiǔ,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炙”读zhì,是“烤肉”的意思。再如”缀学”应为“辍学”,“辍”读chuò,中止、停止的意思,“缀”读zhuì,有组合字句篇章、装饰等意思。当然,用这种方法准确找出错别字的前提是学生平时要读准字音。4.结构推断法词语(包括成语)的意义具有整合性,通过对词语(包括成语)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而快捷地推断出字形的正误。如“仗义执言”这个词是动宾结构,从词语的结构对应的角度,可判断不应该是偏正结构的“直言”,而应该是动宾结构的“执言”。再如“脉搏”,这个词语是主谓结构,意思是“脉络跳动”,把“搏”换成“膊”,动词变成名词,其语法结构也就破坏了,据此可以推断,写“膊”是错误的。5.追根溯源法对于来自典籍、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的词语,只有了解了其出处及特定的内涵,才不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如“世外桃源”,这一成语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有“(武陵人)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联系典故,就可以确定“世外桃源(水的源头)”是正确的,“世外桃园(花园)”是错误的。再如“名列前茅”中“前茅”指春秋时代楚国人行军,有人举着茅草当旗子走在队伍的前面。现在用“名列前茅”指名次列在前面。如果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