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_305.docx
上传人:飞舟****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科学教案_305.docx

科学教案_305.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科学教案[精华]科学教案9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科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教学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教学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教学准备】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不锈钢调羹2个、浓盐水、40克食盐、40克白糖、2只烧杯、一根筷子。【教材处理】考虑到学生往往已经有盐水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认知,在演示实验中教师有意识的'把另外一个杯子里溶解味精,当然也可以采用糖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一下子猜中答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学过程】一、马铃薯的沉浮:1、观察马铃薯的沉浮。(1)推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2)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3)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另一个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怎样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1、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2、做液滴加热实验,教师先指导加热的方法,然后从两个杯子里各取几滴液体,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液滴加热:各取一滴液体来观察一下:把液体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加热后,其中一个不锈钢调羹上会留下比较明显的白色颗粒物。)3、观察两种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两种液体一样吗?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1、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2、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提示:这里不要学生一下子把全部食盐倒人杯中,如果这样,学生就探索不到液体浓度与马铃薯沉浮的关系了。并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浓度不够、液体的密度不够大,马铃薯是不会浮起来的学生在调制的过程中,一次次地加盐,马铃薯没有立即浮起来,当食盐溶液的密度超过马铃薯的密度时,马铃薯才浮起来。)实验记录水的量食盐的量沉浮情况100毫升100毫升100毫升100毫升3、如果时间允许,让学生用同样方法,制作一杯糖水进行检验,或者制作更多的溶液进行检验。(设计目的:不局限于用食盐做实验,调制不同的液体来检验学生的猜想,这样对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4、思考:从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怎样的液体才会使马铃薯浮起来。四、阅读资料:阅读本课的资料,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板书设计: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液滴加热调制液体观察—发现—推测—验证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教学后记:科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能从位置、方向和快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能力:能通过实验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探究小车运动情况;愿意把本组让小车跑得快的方法告诉其他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如何描述一个物体运动的快与慢。教学难点:在比较实验中学习如何控制实验变量。教具准备:秒表、玩具小车、资料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动物的运动”单元,初步认识动物运动的快慢。二、感受快慢1、把学生带到操场进行分组,每4至6人为一组,在规定的一段距离内,进行比赛,看谁跑得最快?2、回到课堂交流、讨论:你们小组谁跑得最快,为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在同等距离下,谁最先到达终点谁跑得最快。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知道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得快与慢的。三、比较列车的快慢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列车运行时刻表”,明确表中所列的车次、始发地点、到达各站的时间等信息。2、计算每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最后根据快慢给列车排序。3、互相交流,说明自己排列的结果及理由。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物体运动的快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关键是看比较的对象。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帮助学生认识“T”字头的列车一般为特快列车,以增强学生外出时的生活能力。第二课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