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上机指导书.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上机指导书.doc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上机指导书.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上机指导书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年2月一、实验目的管理信息系统是高校管理类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的核心课程。因此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外,还需要进行一定量的实际运用的训练。本上机实验就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系统管理信息的思想、意识和能力,熟悉、掌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的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或相应模型的模拟演示,以达到对本课程的进一步理解。(安装后运行:D:\MIS4\GLXXXT\MISDEMO.EXE即可)二、实验要求学生在上机前,必须认真阅读和理解“《管理信息系统》上机指导书”,根据上机演示程序的要求,提前做好相应的数据准备工作。上机结束,必须提交“《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上机实习报告”,上机报告的主要内容与格式包括:1实习目的2实习内容2.1实习一一、数据准备二、过程与结果2.2实习二一、数据准备二、过程与结果2.3实习三一、数据准备二、过程与结果3收获与建议三、上机内容【演示1.1】利润计划编制本演示的目的是使学员了解运行利润计划模型的操作过程。以此说明信息系统在支持计划工作中反复试算的作用。本演示中编制利润计划需要确定下列各项计划指标:销售额、销售成本、边际收入、经营费用、税收前利润、税金和纯利润。已知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如实例1.1中所示。运行本软件时,屏幕上出现的按钮有:显示模型――显示利润计划模型。输入变量――输入销售额和管理费用两个输入变量。数据析取――指从财务会计子系统的数据库中析取出借款平均额等三项数据。计算经营费用。利润计划――显示利润计划。退出。计划人员可痛过改变输入变量来获得各种利润计划方案,从中选择满意的方案。【演示3.1】帐务处理系统本演示的屏幕共有一下四个按钮:1.录入凭证――按此按钮后允许你记账。例如购入材料6000元,货款尚未支付,则可在第一行中填好摘要为“购入材料”后,从科目名称中选择“材料”项,从借贷项中选择“借”项,填上金额。然后,在第二行中填好摘要为“应付购料款”后,从科目名称中选择“应付账款”,从借贷项中选择“贷”项,填上金额。如果你输入有误,违反了“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记账,则当你按“保存”钮确认时,屏幕将提示“借贷方不平衡”。此时,必须修改后,再次确认。2.浏览账簿――可查阅明细帐。3.汇总报表――可查阅科目汇总表。4.数据结构――可查阅数据库结构。5.源程序――双击MEMO后可看到程序的主要部分。6.退出。【演示3.2】网上传输演示本演示说明信息在局域网上的传输。操作者可在屏幕左下角表示的客户机上录入信息,按“保存”钮后,信息即通过二级交换机经主交换机传送到服务器上,并在左上角的“股票基本信息表”中显示出来。屏幕显示的右下角是另一客户机,通过它可查询服务器中的有关信息。学生可在右下部的查询窗口中输入要查询的股票代码,然后按“查询”钮,即可获得所需要的股票信息。【演示5.1】判断树本演示配合书上表3.2所示内容。运行开始时屏幕左上角显示用户信用数据库中的内容,其中包括用户代码、上次买货日期和欠款数额。操作者按左下角的“输入订货单”按钮后,即可在右上角输入用户新订货单上的数据。按“显示判断树”钮后可显示判断树。按“运行判断树”钮,即可按判断树规则得到针对用户新订货单的处理方案。【演示5.2】保本点销售量本演示可回答下列问题: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固定成本3000元,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5元,销售单价为20元。问:(1)此企业的保本点(盈亏平衡)的销售量是多少?(2)如果把产品销售单价提高为25元,其他因素不变,则保本点的销售量是多少?(3)如果把单位变动成本提高到10元,其他因素不变则保本点的销售量又是多少?(4)如果把固定咸本提高到3600元,其他因素仍不变,问保本点的销售量又是多少?演示时,屏幕上出现以下三个按钮:(1)“数据输入”——允许输入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销售单价三项数据。(2)“运行模型”——运行时,屏幕将显示图形,图中交叉点所在销量,即是保本点销售量。其计算公式为:保本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售价一单位变动成本)。(3)“退出”。【演示5.3】物资ABC分类物资管理ABC分类的目的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物资分为ABC三类,然后分别采取不同程度的管理方法,对A类重点管理,对C类进行次要管理。目的是既保证重点,又照顾一般。一般情况下,ABC分类法将库存物资中占总价值65%-80%、总数量占15%-20%的物资,划分为A类物资;将库存物资中占总价值15%-20%、总数量占30%-4O%的物资划分为B类物资;将5%-15%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