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用多篇编辑: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用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书篇一教育局向全区学生家长发放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们介绍了全区20xx年的教育情况。为了学校的教育更好的发展,向家长同志们征求下一步的工作意见和建议。我校共计发放《教育局致全区学生家长一封信》1229份,收回1229份,其中收到有效建议30余条,共405份。整体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对全区及学校工作的满意度通过的收到的家长反馈意见来看,广大家长对全区和学校教育工作的成绩是肯定的,是满意的,满意度达到95%。所提意见和建议都是在理解教师、理解学校、理解教育的基础提出来。二、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的意见与建议1、继续实施素质教育(42条)。大部分家长已逐渐理解我们的贯彻实施的素质教育。积极要求学校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的提升;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家长更加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2、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53条)。家长最希望也是最直接能看到的是学生的学业的成绩。广大家长都希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调整好学生的心态,不要忽略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学校工作仍要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成绩为重点。3、加强毕业班的管理(16条)。由于这级的毕业班仍是以中考作为最后升学的门槛,家长们还是希望这级毕业班能够同原来的毕业班一样,严格管理,提高升学率。4、关于学生的学业成绩(8条)。学生学业成绩的等级制不够明确,建议在家长通知书上公布学生的学业成绩。三、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5、学生的全面发展(35条)。家长越来越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用眼卫生,减少近视眼。6、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11条)。家长强烈指出“社会上好孩子太少了,坏孩子太多了”,要求学校强调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能够尊老爱幼,在家能够积极帮助家长干些农活,形成良好的品格。7、学生的安全教育(9条)。建议学校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强调来回路上的乘车安全,教育学生不要养成上网的恶习。四、关于学生的管理8、加大教育力度,严格学生的管理(85条)。家长的建议仍是“严师出高徒”,希望学校严格管教学生的学习、道德、活动等各个方面。9、合理布置学生的课下作业(28条)。家长的反映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过重。影响学生的休息和睡眠。建议合理布置学生的课下作业,布置适当的作业。10、关于家校沟通(10条)。建议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合力,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五、关于学生的学习环境11、创造好的学习条件(7条)。建议加强农村基础力量建设,尽快完善餐厅的配套,能够使学生在校期间吃上热乎饭。12、关于学生住校(21条)。由于个别学生路途较远,家长担心学生来回路上的交通安全,建议尽快安排路途远的学生住校。对学校工作的建议篇二一、校长是学校的一把手,也是学校管理理念的倡导者和执行者,校长的思路决定着学校的出路。首先,教师队伍中乃至班子成员中,有令乃行者众多,只有指到方向,所有部门和教师会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使,才能打下一个漂亮的战役。其次,校长是新课程改革的坚决拥护者,只有校长坚定信念,班子成员、教师队伍才能吃下定心丸,贯彻执行新课改工作,否则,只能成为一句空话,成为别人的笑谈。所以说,校长是决策者,是领导者,应当当好“指引人”的作用。二、学校应该重视对教师师资力量的调配工作。首先,在中学阶段各门功课对今后学生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基础性,所以说要重视各门功课的教学工作。其次,各个教师授刘课水平、个人魅力、性格特点、授课方法各不相同,所以部分学生产生偏科现象,对于教师队伍一定要树立其敬业精神,认真钻研教材,吸引学生的兴趣性。在师资调配上各科教师能互补差异。三、不要让口号变成空号。比如说原来一直说减负、减负,其结果是越减越多,教师身心憔悴,学生身心疲惫,甚至在当时有一种说法,叫:“负负等于加正”,这正是空喊口号的悲哀。、还有最近的政策:“新课改”,不能只停留在“新”上,而要真正落实到“改”上,不能换汤不换药。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改”。四、暧心工程。常听到有人喊累,我也说过,其实校长就是一句话,并不是贪图校长能真正地加大给自己的补助,只要一句暧心的话,一个举动,就能让教师真正地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五、学校的改革一经出台,要考虑到是否一步到位,不要朝令夕改。(上级要求除外)六、对于学校制度落实,一句话:管为了做好,做了不管等于零!以上是我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希望校长批评指正。教师对学校工作的合理化建议篇三一、教学方面1、一年级学生入学时应严格控制学生年龄或对学生进行入学考试。因为由于没有控制,导致学生基础整体较差,教师上起课来很吃力,教学质量想提高很难很难。2、多办一个学前班,对学前班的教学应有具体要求。3、领导要深入教学,切实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