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说明.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旅游规划说明.doc

旅游规划说明.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宁波五龙潭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国·宁波五龙潭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送审稿)鄞县龙观乡人民政府鄞县风景管理局浙东旅游科学研究所二000年七月二十八日目录第一章规划总论1.规划目标2.规划区范围3.规划原则4.规划阶段划分5.规划依据第二章风景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1.景区概况1.1自然环境1.2社会人文1.3风景旅游2.旅游资源类型分析3.旅游资源总体特征4.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分析5.总体评价第三章风景区总体布局与分区规划景区性质与主题定位规划指导思想功能分区与布局结构分区规划4.1天井岙俗民文化博览区4.2龙潭飞瀑观光游览区4.3观顶湖观光度假区4.4龙顶山地运动中心游线组织第四章专项配套规划1.风景区保护规划1.1风景资源的保护1.2景区环境保护2.风景区绿化规划2.1景区植被现状与问题2.2规划措施3旅游服务设施规划3.1现状3.2规划措施4.旅游交通规划5.水、电、通讯规划6.旅游商品开发策划第五章旅游市场开发策略1市场资源1.1宏观产业背景1.2区域旅游市场走势2.客源市场定位3.市场开发策略3.1基本对策3.2旅游产品策略、3.3宣传促销策略3.4价格策略第六章分期建设计划与规划实施建议附图:1.区位交通图2.旅游资源分布图3.规划总图4.旅游功能分区图5.景区保护规划图6.旅游交通规划图7.景区分期建设规划图第一章规划总论1.规划目标:l确定五龙潭风景区景观系统构成l建立风景区旅游度假产业体系l调整完善规划区域经济产业结构2.规划区位置及范围五龙潭风景区位于宁波市鄞县西北部,龙观乡境内(小部分属樟水镇辖区),距宁波市区约35km。根据区域的自然地貌、风景资源分布状况及景观空间的完整性和管理上的可行性,规划将景区边界确定为:自上古山村西始,沿山脊连线向北经鲤鱼山、捣臼岗、大丘田,顺龙观与章水分界线过茶坛岗、流树洪岗至箭路头村,再折向南沿龙箭公路至岔口,再沿山脊连线经九龙山、竹济岗回上古山西。包括天井岙、青草湾、上下茶坛、箭路头、上下茅湾、葡萄湾、观顶共9个村庄,景区总面积16.17平方公里。3.规划原则3.1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规划方针,强调景区生态环境培育,提高景区的景观与生态环境质量。3.2综合协调原则协调景区保护与建设、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均衡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避免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冲突,强调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3.3市场导向原则以客源市场需求来确定景区旅游开发的方向,注重市场预测与旅游产品功能定位。根据主流客源群体追求“回归自然、亲近山水“的总体趋势特征,突出景区的自然风光,同时结合历史文化,浙东山乡风情等人文景观,引导开展山水观光、民俗采风等旅游度假活动。3.4.可操作原则景区规划、旅游项目策划避免华而不实,力戒片面追求项目的新、奇、特,而忽视与规划区域自然条件、市场基础及社会经济水平相协调的弊端。总之,本规划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着力塑造山明水清、树茂林丰、鸟语花香的自然生态环境和鸡犬相闻、邻里相亲、恬静淡雅的人文生态环境,重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风光,实现旅游行为与自然景观、地方文化、生态环境四者之间合理平衡和协调发展。4.规划阶段划分风景区建设是一项长期、渐进的过程。本项规划针对五龙潭风景区近期建设的需要,结合中远期发展目标,提出规划期限为:第一期:2000年第二期:2000年—2002年第三期:2003年—2005年同时延展考虑2005年以后规划区中远期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取向和项目建设,强调远景发展的时空结构及产业体系组织。4.规划依据①《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6.国务院发布②《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993.12.建设部发布③《浙江省风景名胜管理条例》1996.7省人大常委会公布④《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1992.中科院·国家旅游局主编⑤《浙江省鄞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1999-2010年》1999.3.鄞县人民政府⑥《宁波市旅游业发展规1996—2010年》1996.9宁波市旅游局第二章风景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1.景区概况1.1.自然环境五龙潭风景区位于鄞县西北部,四明山脉天井山之中,龙观乡境内(小部分属樟水镇辖区),居鄞西旅游线中部。风景区属山地型旅游区,区内群山环抱,峰峦挺拔,悬崖耸立,溪谷深陷,地形变化丰富,最高峰雪头岗海拔799.9米。发源于了景区西北箭路头的龙王溪纵贯全境,区内总长7.49km。从地质构造上看,风景区地处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的北东端。1.95—1.37亿年前的燕山运动早期,大面积火山侵入活动奠定了境内地貌的基本骨架,岩质为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次火山岩,以流纹岩为主。景区内土壤属山丘坡地土壤,海拔200米以下为红壤,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