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山东卷)生物部分试题解析山东省滨洲教学研究室边清杰1.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A.糖脂B.磷脂C.糖蛋白D.脂蛋白〖解析〗考查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中的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考纲要求学生具备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主要是磷脂。与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的物质是蛋白质或含有肽键的物质。而该成分又与斐林或班氏试剂发生砖红色Cu2O沉淀,说明有还原性的醛基存在。综合两个试验的结果,可以确定该成分是糖蛋白。2.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一段可以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的特殊序列(图中P肽段)。若P肽段功能缺失,则该蛋白A.无法继续合成B.可以进入高尔基体C.可以被加工成熟D.无法被分泌到细胞外〖解析〗考查“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要求Ⅱ级。对于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对这一部分的要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中国地图出版社”的课标教材(以下简称人教版和中图版)上都是以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为例来介绍的。图中未标出的结构名称:①核糖体,②粗面内质网。蛋白质的分选大体可分为两条途径:①在细胞质中游离的核糖体上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膜围绕的细胞器,如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核及细胞质基质的特定部位。②在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完成肽链的合成,新生肽链边合成边转入粗面内质网腔中,随后经高尔基体运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两条途径决定蛋白质的去向和最终定位的,都是其氨基酸序列中含有的分选信号,当分选信号——P肽段功能缺失,则会丧失蛋白质的最终定位——分泌到细胞外。3.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颠”。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解析〗考查“体温调节”,要求Ⅱ级。人体能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保持体温的恒定,是因为人体可以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人体在寒冷刺激下,体温调节的机制如图。图中的某些激素指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它们的生理功能是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综合分析,“体温下降”首先被排除;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可以提高代谢的速率,所以机体耗氧量就当增加。这样可以判断只有③④⑤是合理的生理变化。4.通过特定方法,科学家将小鼠和人已分化的体细胞成功地转变成了类胚胎干细胞。有关分化的体细胞和类胚胎干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A.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B.分化的体细胞丢失了某些基因C.二者功能有差异,但形态没有差异D.二者基因组相同,且表达的基因相同〖解析〗考查“细胞的分化”,要求Ⅱ级。题目中涉及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已分化的体细胞”属于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形态结构,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也涉及2007年生物学新进展——日本和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两项独立研究,首次利用人体表皮细胞制造出了类胚胎干细胞。学生没有学过类胚胎干细胞,但是一定知道其他的干细胞,所以可以试着用干细胞的知识来解决本题。①干细胞应当具备分化成其他细胞的潜能;②在干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选项中“形态没有差异”的叙述不正确,已分化细胞应当“具备特定的形态和功能”。在备考中,学生应当具备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5.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解析〗考查“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Ⅱ级。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A项漏掉了基因重组;变异应当是多方向的,不是所有的变异都能适应环境。6.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DNA复制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复制B.融合细胞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2倍C.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解析〗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Ⅱ级。题干提到学生不很熟悉的名词——G1期,但是可以从注释中了解——DNA复制是在细胞分裂间期,复制前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