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5?致青年公民?教学设计资料一、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理解与朗诵作品,在理解、感受的根底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受。2、组织学生理解与朗诵作品,使学生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二、教学重点1、教学的重点是意义的构建与呈现,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把文本与直接、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并用自认为恰当的声音形式来呈现这种理解。2、分析?致青年公民?的内在情感旋律,把握诗作内容,加深理解,寻找传达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音形式三、教学过程1、介绍作者和背景这是诗人郭小川1955至1956年以?致青年公民?为总题写的七首组诗中的第一首,也是一首颇具号召力、影响力的政治抒情诗。这首诗最初发表在1955年10月?人民文学?上。1955年,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召开,诗人怀着强烈的革命责任感和火一般的战斗激情,以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献上了这首气势磅礴诗篇,号召和鼓励青年积极照应时代的召唤,投入炽热的斗争,勇敢地挑起革命重担,完成先辈未竟事业,为改造祖国的山河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原诗较长,选入教科书时作了删节,主要删除了与当时政治背景联系较多的内容。2、让学生诵读3、理解诗歌〔1〕第1节写了什么〔第1节点明了题旨,指出青年人的身份,不应该再称作年轻人,不仅因为嬉游的童年已经过去,更是因为已经成为祖国的精壮的公民,意味着青年人已不再是自然人,已经成为社会人,因而应该勇敢地担负起祖国、社会赋予的历史重任。〕〔2〕第2、3节写了什么〔号召青年人投入炽热的斗争,说明了全诗的主旨〕〔3〕第4至6节写了什么〔诗人从未来、历史、现实三维空间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主题。〕〔4〕最后一节写了什么〔是全诗的结尾,从祖国和自我的角度提醒青年人明白:祖国和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我们给祖国奉献的越多,我们的生活也就越光辉越广阔。在激越的情感中渗透了人文关心,便于读者接受。〕4、小结:冯牧在?郭小川诗选代序?中这样高度评介郭小川的创作:他的诗篇,他的歌,使我们看到了时代前进的脚步,使我们听到了时代前进的声音。这首诗,恰恰就是那晶莹透亮的露珠,折射着时代的光辉。诗人以议论入诗,于感情汹涌中闪射出真理的光辉,使诗成为响亮的战鼓,时代的号角,因而受到青年读者广泛热烈的响应。可以说,化小我为大我,充满强烈的革命责任感,洋溢着真挚的革命激情,这正是郭小川诗的灵魂所在。在形式上,诗人采用了马雅可夫斯基阶梯诗的形式。诗句简短有力,节奏鲜明,有如阶梯一样的诗行排列,造成了热情奔放的气势。郭小川在?关于〈致青年公民〉的几点说明?一文中曾解释道:我之所以采取这种所谓lsquo;楼梯式rsquo;的排列方法,私心倒不是想搬马雅可夫斯基的现成格式,恐怕主要是因为我不善于使用中国语言。为了表现稍许充分一些的感情,我写的句子总是老长老长的〔短句子总觉得不够劲〕,而如果把二十个字排成一行,那读者〔尤其是朗诵者〕一定会感到难念。采用楼梯式排列,使诗充满了力度,增强了音乐性,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当然,诗人当时正处于创作的爆发期,诗作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存在议论多于描绘,思想多于形象的缺陷。4、作业:〔1〕?专家伴读?〔2〕预习下课内容总结〔1〕?致青年公民?教学设计资料一、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理解与朗诵作品,在理解、感受的根底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受〔2〕〕〔2〕第2、3节写了什么〔号召青年人投入炽热的斗争,说明了全诗的主旨〕〔3〕第4至6节写了什么〔诗人从未来、历史、现实三维空间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主题〔3〕在形式上,诗人采用了马雅可夫斯基阶梯诗的形式〔4〕4、作业:〔1〕?专家伴读?〔2〕预习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