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州路人口学校培训通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全面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构建和谐计生,进一步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促进我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新发展。为确保创建“国优”目标的顺利实现,结合我办实际,制定本次培训学习创建活动主要内容(一)深化宣传教育。居级以开展“面对面”宣传教育为主,加强计生政策知识宣传。镇包居专干、居专职副主任、自管小组长在入户访视时,要将计生政策、生殖保健、致富信息等知识讲解传授给群众。居民有服务袋,袋内有《已婚育龄妇女手册》、政策法规、婚育新风、生殖保健等5种以上宣传品。镇上要设立一块中型计生宣传牌,更新规范宣传标语,宣传栏,国策壁等宣传内容,每个社区至少设三块小型宣传牌或三条永久性宣传标语,为“创国优”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二)加强依法管理。严格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案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杜绝恶性案件发生。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深入开展便民维权活动,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人口、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规定》,在辖区服务所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制作悬挂“两非”警示牌,采取综合措施,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全面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有奖举报制度,引导全社会参与和监督,促使全辖区人口出生性别比逐年下降并趋于正常。(三)提升服务水平,深化优质服务。全面实施生殖健康促进工程,大力推进“生殖健康服务进家庭”行动,努力实现服务能力、服务项目、服务人群全覆盖,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全力打造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品牌。充分发挥各级人口计生网络作用,积极为群众提供安全、便利、有效的生殖健康优质服务,提高辖区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促进家庭幸福和谐,生育服务证持证率达100%,查环查孕率高于区域平均水平,群众对计生工作满意率90%以上,奖励优惠政策资金兑现率100%,免费享受计生技术服务落实率达100%,节育措施知情选择率100%,综合避孕率85%以上,术后、药具随访率95%以上,普查普治率90%以上(生殖健康服务率)。群众对应享有的计生权利知晓率90%以上,群众对避孕节育知识知晓率85%以上,宣传片进入户率98%以上。镇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要完善生殖健康服务项目,普遍设立生殖健康服务室、免费药具发放点,配备必要的生殖健康咨询、保健技术人员,定期开展生殖健康服务,在学校青少年集中的地区,要建立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基地。(四)落实奖励扶助。加快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让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得到更多的实惠。认真落实国家“三项制度”(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少生快富),严格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在整居推进、异地搬迁、危旧房改造等帮扶项目中加大对“两户”和计划生育贫困户的倾斜力度。在实施新农合、新农保等项目时,免除“两户”家庭的个人缴费部分。积极开展计生“两户”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工作,降低计生“两户”家庭的生育风险,解除“两户”等计划生育家庭的后顾之忧。(五)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全面开展流动人口“双百”工程,实行流入人口与常住户籍人口同管理、同服务,流动人口免费服务率80%以上。县镇都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建立流入人口档案,及时验证,开展服务。流出人口镇居要建立流出人口档案,及时登记、发证,按时查验环孕情证明,充分利用PADIS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六)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建设。实施信息化提质工程,全面加快人口信息化建设步伐,以实现人口全员化、网格化、自动化为目标,充分利用全员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围绕解决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内容不全、准确度低等问题,做好全员人口信息的清理核查,摸清人口底数,及时核对信息数据,提高信息质量,确保全员人口信息录入率达到100%,准确率达到95%以上,全面推进全员人口信息采集、汇总、分析、应用和公安、卫生、教育、统计等部门的数据比对工作,重点在人口信息应用、共享上取得新突破。(七)优化干部队伍。逐步完善网络教育培训、严格考核等措施,全面打造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的干部队伍。加强对计生干部和育龄小组长的管理与培训,办事处和社区干部计生工作人业务培训率90%以上。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制定有效的考核奖励措施,提高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八)推进居民自治。各级计生协会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健全协会组织机构,调整充实各级协会领导班子,全面推进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居创建工作,依法制订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自治公约》,与居民签订诚信协议书,实行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