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的原文及翻译.docx
上传人:小多****多小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的原文及翻译.docx

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的原文及翻译.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的原文及翻译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的原文及翻译2022-03-2916:00:02小编:admin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酒三日,反报曰:“赵民其壮者皆死于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乃召昌国君乐间而问曰:“何如?”对曰:“赵,四达之国也,其民皆习于兵,不可与战。”王曰:“吾以倍攻之,可乎?”曰:“不可。”曰:“以三,可乎?”曰:“不可。”王大怒。左右皆以为赵可伐,遽起六十万以攻赵。令栗腹以四十万攻鄗,使庆秦以二十万攻代。赵使廉颇以八万遇栗腹于鄗,使乐乘以五万遇庆秦于代。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敢端其愿,而君不肯听,故使使者陈愚意,君试论之。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君之于先王也,世之所明知也。寡人望有非则君掩盖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望有过则君教诲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且寡人之罪,国人莫不知,天下莫不闻,君微出明怨以弃寡人,寡人必有罪矣。虽然,恐君之未尽厚也。谚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以故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也;救人之过者,仁者之道也。世有掩寡人之邪,救寡人之过,非君心所望之?今君厚受位于先王以成尊,轻弃寡人以快心,则掩邪以救过,难得于君矣。且世有薄于故厚施,行有失而故惠用。今使寡人任不肖之罪,而君有失厚之累,于为君择之也,无所取之。国之有封疆,犹家之有垣墙,所以合好掩恶也。室不能相和,出语邻家,未为通计也。怨恶未见而明弃之,未尽厚也。寡人虽不省乎,未如殷纣之乱也;君虽不得意乎,未如商容、箕子之累也。然则不内盖寡人,而明怨于外,恐其适足以伤于高而薄于行也,非然也。苟可以明君之义,成君之高,虽任恶名,不难受也。本欲以为明寡人之薄,而君不得厚;扬寡人之辱,而君不得荣。此一举而两失也。义者不亏人以自益也,况伤人以自损乎!愿君无以寡人不肖,累往事之美。昔者柳下惠吏于鲁,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柳下惠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宁于故国尔。’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业不忘;不以去为心,故远近无议。今寡人之罪,国人未知,而议寡人者遍天下。语曰:‘论不修心,议不累物,仁不轻绝,智不简功。’弃大功者,辍也;轻绝厚利者,怨也。辍而弃之,怨而累之,宜在远者,不望之乎君也。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惟先王,复以教寡人。意君曰,余且匿心以成而过,不顾先王以明而恶,使寡人进不得修功,退不得改过,君之所揣也。唯君图之。此寡人之愚意也。敬以书谒之。”乐间、乐乘怨不用其计,二人卒留赵,不报。【译文】燕王喜派栗腹用百金为赵孝成王祝寿,饮酒三天之后,栗腹回报燕王说:“赵国百姓中壮年的都死在长平,他们的遗孤还没有长成壮年,可以进攻赵国。”燕王于是召见昌国君乐间,向他询问说:“进攻赵国的事怎么样?”乐间回答说:“赵国,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国家,它的百姓都善于作战,不可以与赵国开战。”燕王间:“我用一倍于赵国军队的兵力进攻它,可以吗?”乐间说:“不可以。”燕王间:“我用三倍于赵国军队的兵力进攻它,可以吗?”乐间说:“不可以。”燕王大怒。左右的大臣都认为可以进攻赵国,燕国很快发兵六十万攻打赵国,派栗腹用四十万军队攻打部邑,派庆秦用三十万军队攻打代地。赵国派廉颇用八万军队在郝邑迎击栗腹,派乐乘用五万军队在代地迎击庆秦,燕国人诐打得大败,乐间也投奔了赵国。燕王用书信一再向乐闻谢罪,说:“寡人无才,没能顺从您的意愿,所以您弃国而去,寡人不贤明已经再清楚不过了。请允许我改正原来的那种想法,但您却不肯听从,因此派使者向您陈述一下我的意思,您再做出评价。常言道:‘仁义的人不轻易断绝交情,聪明的人不轻易产生怨恨。’您同先壬的关系是世人所明知的。寡人希望在我有错误时,您能帮助掩盖,不想让您张扬我灼罪过;希望在我有过失时,您能给予教导,不想让您张扬我的罪过。况且寡人的罪过,国人没有不知道的,天下人没有不听说的,您又暗地里跑出燕国表明您的怨恨,抛弃寡人,寡人有罪过是一定的了。尽管如此,恐怕您也没有尽到忠厚的本分。谚语说:‘忠厚的人不靠损害别人使自己得科好处,仁义的人不靠危害别人求得好名声。’因此掩饰别人邪恶的,是忠厚者的行为;挽救别人过失的,是仁者的本分。世人有掩饰寡人的邪恶、挽救寡人的过失的,难道不是您内心所希望的吗?您受到先王的看重得到官位,已经成就高贵的声名,却轻视寡人以求心头之快,那么掩饰邪恶、挽救过失的愿望,在您这里恐怕难以满足了。再说世上有人待我不好,我反而多向他施恩;别人行为有了过失,我反而给以恩惠,加以任用。观在寡人承担不贤的罪名,而您也有失忠厚的牵累,因此寡人认为您选择的做法,没有可取之处;国家有疆界,就如同家庭有院墙一样,是为了聚拢好事掩饰丑事。家里不能彼此和睦,出去告诉邻居,这不是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