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纸散文.docx
上传人:是来****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牛皮纸散文.docx

牛皮纸散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牛皮纸散文牛皮纸散文这种纸已经很少见到了,虽说是纸,但坚韧厚挺,手不能轻易撕破,结实得和布相仿。曾经水泥包装袋用的就是牛皮纸,遇到完好的空水泥袋,母亲便捡回家,可以装杂物。叶落草枯,肃杀西风里,母亲把牛皮纸剪成条状,糊窗缝。家里火炕上铺的也是这种纸,叫做炕纸,几整张拼接,再刷上天蓝或乳黄色油漆,简陋狭小堪称贫寒的家便多么温馨明丽。时间久了炕纸难免破损,却不需全部更换,母亲剪或方或圆的小块糊在破损处,重又刷上油漆,像我们衣服上的补丁,颜色一致新旧迥然。家在东北的最北方,黑龙江。中东铁路闯进松嫩平原,割开茂密草原森林,跨过葱碧沼泽,许多土坯或砖瓦或坯砖混搭的房舍依铁路两侧簇拥,簇拥成一座座县镇。六十年代末,我在安达县铁路东侧一所土坯房里出生,十一月中旬,那天大雪纷飞。母亲经常重提我出生当天的事。因为雪堵了烟囱,屋里全是煤烟,母亲和来接产的大夫呛得直咳嗽,父亲便攀上房顶通烟囱。烟囱通了,父亲下来,听说我已出生,特意进屋撩起棉门帘冲母亲笑,母亲说父亲笑时只露出来的牙是白的,脸上甚至连眼白都被烟熏得黑漆漆的。母亲接着还常说:生你有什么用呢?早晨做好饭放灶台上再去忙别的,听到门外猪的嚎叫声,就知道你吃完了,骑猪上学去了。那时学校旁边胡同有人家养猪,猪记吃不记打,每天按时按固定路线寻食,经过我家胡同,就成了我专属座驾。母亲说等听到鸡飞狗跳声,就知道你已放学,进胡同了,能测算出离家多远。平时在家,隔一会就有小孩子拉开门告状。那年代各家的孩子多,家长管束不过来,男孩大多淘气,敢撒野。我读小学,班主任是从入学教到毕业的女老师,中年,姓李。因为淘气,男同学都没少挨打。不单拳脚、巴掌,教鞭、黑板擦、烧炉子用的炉钩、木扳子都是信手拈来的处罚刑具,以至我升初中后仍不敢直视毕业照里李老师犀利的眼睛。小学二年级,七十年代末,有段时间物质非常匮乏,作业本居然脱销。母亲骑自行车找到很远的小卖店,仍空手回来,我大哭,因为不完成作业,受到的惩罚比淘气来得凶猛。我边哭边用木凳砸新铺的砖地,母亲怕砸伤砖,按我到炕沿打一顿,但也知道不解决问题,终于母亲想到办法了,把平时省剩的牛皮纸翻找出来,依照作业本尺寸裁剪装订,我也只好在牛皮纸上写作业.那晚姐姐弟弟睡下很久母亲才陪我完成作业。老师总在第一节课批改作业,是我们最紧张的一节课,逐次叫同学到讲台前当面批改,要么表扬几句领作业本回座位,要么直接动手。叫到我名字时,黑板前已经有十几位同学被打并罚站,一长溜,有的低头哭,不敢发出声,鼻涕从脸上垂下来很长,也不敢动手擦。我心提在嗓子眼,低头立讲台前,却许久没听到老师说话,偷偷抬眼看自己的作业本,牛皮纸上好多对号,只有一个×,老师的红色钢笔正停在打×那道题的上方,终于老师说,这道题你会做,因为马虎答案写错了,我替你改过来,还算你对。接着替我改答案,又把×划掉判了一个对号,最后在作业本最上方居然判了个红彤彤的一百分。老师让我领作业本回座位,只严厉说句:下次不许再马虎!这是我第一次拿到的一百分,不由心花怒放,自此得一百分成了小学时的常态。也是在同一年,父亲工作的工程队不发工资了,因为没有活干父亲整天在家唉声叹气,愁眉不展。母亲反而不和父亲吵架,说话也小心翼翼.每天下班后母亲带我去木材厂抢树皮,背回家当烧材,带我去并不为帮她干活,而是每天其他人走了母亲直到天黑实在看不见了才回家,木材厂很大,母亲一个人怕空旷的黑。此前父母经常吵架,最凶一次父亲砸碎家里所有门窗玻璃、镜子、像框,母亲搂定我们姐弟瑟瑟发抖。等父亲准备出门时,母亲对弟弟耳语:追出去抱住爸爸,别让爸爸走。弟弟这才从惊恐惧怕中缓过神,哭喊着追出去,我和姐姐也哭着跟在后面,可在院里父亲头也不回,先分开弟弟抱住大腿的手,六岁的弟弟哭喊着趴在地上改成抱父亲脚踝,父亲再躬身用力分开弟弟的手,头也不回走出去。多年后,知道父亲被划成右派,先判劳教又从齐齐哈尔下放到安达,那次砸家里东西是因为右派平反,齐齐哈尔百货公司派人来找父亲回原单位,恢复会计工作。可母亲知道派来的人曾和父亲恋爱,当年已经见过爷爷奶奶,现在是单位的女领导。母亲坚决反对父亲回去,说父亲执意要走自己去齐齐哈尔,她和三个孩子留安达。父亲砸了一通最终没走,母亲说料定爸爸不可能走,我们姐弟在他心里比什么都重要,而一旦父亲回到哈市,会越来越看不上自己,因为周围都是知识分子,母亲只有小学文化。父亲失业,母亲一个人靠拉人力车养家,那段日子,菜放很少的油,鱼肉原本难吃到,这时更不敢想,衣服补丁重补丁,但母亲最怕的是冬季买不起煤,背树皮回家路上对我说咱家最不扛冻的是你爸爸,他太瘦了。父亲尝试做过很多买卖,都失败,他用电烙铁在纤维板上烙画,到人多的商店门口卖,嗓子喊哑,一副没卖出去。后来跨简易保温箱走街窜巷卖冰棍,同样嗓子喊哑,要么天凉剩下的多,要么天热化掉的多。后来改卖啤酒,很累很辛苦,要到外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