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主义的花朵.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悲观主义的花朵.doc

悲观主义的花朵.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赏味期限——浅析廖一梅《悲观主义的花朵》爱情里面最容易中的毒是欲念。欲念是长明之灯,不灭之灯,在强的洪水,再猛的劲风都淋不熄吹不灭,一旦尝过欲之痛快,回头是岸,岂非易事。我是被封面吸引住才买下这本书的,说实话当时我并不熟悉作者究竟是谁,查阅资料之后才发现她竟然是红极一时话剧《恋爱中的犀牛》的编剧,同时也是这台话剧导演孟京辉的妻子。同时,我也发现他们是师生恋。我想这样一个女作家,用一种激情洋溢的笔锋写了一个大龄文艺女青年爱上老男人的故事。这样来说未免落入俗套了,可是在我看来爱情本身就是俗物。爱情似乎是个永远不会消亡的话题,爱情的缠绵悱恻甚至爱情凋零后的颓废气质当然很美,你侬我侬的浪漫情怀,只是一窝人都点燃香烟安静而孤单地舔着自己的伤口,然后哀怨缠绵地指责爱情指责那些负心的人们,好像全世界都欠了自己的债,这也是某种“俗套”。连岳曾经说过。老男人对20出头的年轻姑娘,基本上是没有抵抗力的,而且男人越上年纪,40多,50多,在20出头的姑娘面前就越像一只狗:赖皮、贪心、总是希望伸出舌头舔你。在思想、阅历、成长经历与他们相近的老女人面前,肯定是一副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模样。男人对年轻女人的渴望,与女人对带露玫瑰的喜爱相同,是一种本能,也是对“完美造物”的致敬。连岳曾经还说过。任何男人,尤其是老男人,说起家里的那个“她”,或者曾经的某段风流韵事,一定会说“都过去了”。因为那些个“她”的20几岁早就已经过去了。所以陶然对于陈天的爱也就是理所当然。陈天。——为爱情而生的浪子。陈天天生就是为了谈恋爱为了搅合浑水而生的。他能够让姑娘时时想着他念着他,但是他不“招”,姑娘也就乖乖的不“来”。一旦他只是那样若无其事的说:“今晚来我那儿吧。”姑娘一定就前去赴约,甚至还会考虑到陈天那里还“有人”,情愿先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安静的等待两个多小时,再悄悄溜进陈天的怀抱。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也不禁觉得鄙夷,明明知道自己的爱情已经有了瑕疵,干嘛还要如此的奋不顾身。也许是我的人生阅历还不够,爱了也就爱了。局外人又怎么能够知道那种,整日整日的睡不着,整日整日的为了梦到他而吃药让自己睡着,把自己弄得乱七八糟,因为爱是没有法子治疗的,唯有爱之弥甚一法耳。陶然。——典型的偏执姑娘。一个心里无比明白却根本把持不住自己的姑娘。一个爱性分离的姑娘。一个隐忍压抑,想不顾一切却最终逃避的姑娘。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姑娘。每次看小说我总会去儿时或家庭中去寻找导致的新性格因素,在我看来陶然实际上是缺乏父爱的,因为整部小说里都没有提到陶然的父亲。偶然提到家人,也多是母亲和姐姐。家里似乎没有多少年长男人的气息存在。这样说来,和陈天的纠葛是必然。而她不自觉的掩饰自己情感的习惯,是让她和陈天崩盘的必然。或许她不隐忍,她和陈天没有可能才是必然。是怎样的力量让偏执的她能够允许自己爱的男人身边轮流躺下不同的女人。也许是她从骨子里面流露出来的悲观的乐观主义,也许她对最终可以活得更为长久的幸福的迫切渴望。也许只是她有所畏惧的天性,时常让她停步不前。这个一向冷漠克制的女子,安静的清秀面容下,隐藏着的这份隐忍的爱,象涨潮的海水,渐渐淹没了她。窒息的痛楚。那是克制的爱,佯装不在意,佯装冷漠,清冷的眸子,却不慎流转出灼灼目光,灼伤了自己,也让他逃开。克制的爱,一旦爆发,更具有常倍于他人的摧枯拉朽和毁灭的力量。没有深刻地爱过的人,永远不懂。“爱是人生对我们抛出的媚眼,顾盼有情中生出的一点眷恋,是这世界将你抽空,打倒,使你放弃尊严的唯一利器。”你只有匍匐在地上,忍受爱的利器,象冰椎一样,薄薄地刺穿你的心。伤口可能细若游丝,却疼彻骨髓。陶然内心狂乱地生长着的爱情,在陈天死于心脏病突发时戛然而止。在那一瞬间,终于明白,那个曾经深爱的人,早在告别的那天,已消失在这个世界。不,她的爱一直延续至陈天死后的数年。也许在多年后在回顾的审视的目光中,爱情可以得以重构。我想,有些事情是可以遗忘的,有些事情是可以纪念的,有些事情能够心甘情愿,有些事情一直无能为力,陶然爱陈天,这并是她的劫难。不过一切也都是有期限的,在轰动的故事终究落下要帷幕,陈天和陶然也结束了。爱情,始于乐观主义,终于悲观主义。(我没有多么的喜欢这本书,也许是我自身的阅历还不够,可是我喜欢陶然身上的悲观主义,因为凡事都预料到了最坏的结果,无论发生什么,都会觉得比想象的好。也许很少快乐,但是幸福会更长久。)——李斯瑶云南昆明2012年十月十六号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