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试题文化生活试题集锦.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5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0高考试题文化生活试题集锦.doc

2010高考试题文化生活试题集锦.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0高考试题【文化生活】试题集锦一、【山东高考】22.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23.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材料三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4)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5分)①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②世界各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材料三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年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1)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6分)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36.(10分)【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09年6月,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指出:中国愿提供100亿美元的信贷支持,帮助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本地区实现共同繁荣。2009年12月,温家宝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履行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政府表示,将继续在力芗暗姆段谠黾佣苑窃⒓?免非洲国家债务,帮助非洲国家改善民生。(1)从成员性质和职能范围的角度分别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的类型。(2分)(2)如果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题写一篇时政评论,请结合材料列出要点。(8分)(1)政治间国际组织一般性国际组织(2)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致力于维护人类共同家园。③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加强与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④中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凸显负责大国地位,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若答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构建和谐世界”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二、【重庆试卷】三、【上海试卷】四、【全国试卷】27.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着力改变传统工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状况,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家电下乡”,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在文化上,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2131”、送戏送书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一系列文化工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3)有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12分)农村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文化的发展。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然而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实施一系列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