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入学方式有几种小学入学方式有几种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小学入学方式有几种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小学入学方式有几种小学新生入学方式:分地区录取、择校生、插班生、借读生、转学生等。学生就读方式:寄宿制(寄宿生)、非寄宿制(走读生)。拓展资料:入学方式:学生以何种方式进入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分为:“就近入学或其他”,高中阶段分为“统一招生考试(就是普通入学),体育特招,艺术特招或其他”。划片入学: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统筹下,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小学生根据自己就读的小学升入对口初中就读。择校生:学校招生计划的补充,学校的录取方式是以志愿为顺序,以分数为依据,择优录取,招满为止。此外,有些考生和家长希望进入理想的学校,即使低于最低录取分数线也强烈要求进学校学习,对这种情况,学校也会考虑他们的需求,这部分学生也叫择校生。扩展:教育部小学入学的规定1.入学条件:凡年满6周岁(当年8月31日前,含8月31日出生)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应当免试就近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2.入学办法:小学入学以适龄儿童、少年和法定监护人户籍登记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为依据,就近入学。也就是说,适龄儿童与其法定监护人一同具有实际居住地的户籍就可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3.办理时间及程序:小学每年6月第一周教育行政部门在社区、学校和公众信息网发布入学登记公告,并公布学校新生入学班数;第二周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按要求到指定的登记点报名登记;第三周公布入学登记名单。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入学登记情况和学校新生入学学位数,于7月15日左右完成划片或微机排位工作,并将学生的姓名、就读小学等重要信息在社区、学校公布;8月底办理入学报到手续。公办小学根据各省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对口入学方案与招生计划,免试就近招收年满6周岁的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以及符合条件的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政府委托的以招收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免试招收统筹安排的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就读。入学工作基本原则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促进本省区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构建面向适龄儿童、少年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为目标,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按照招生入学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程序,切实维护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益。教育部通知:小学入学年龄由各省统筹确定《通知》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根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凡是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7周岁入学。这意味着,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年限,早有规定。但具体到“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的说法,还是较为少见。针对小学入学年龄截止日一事,教育部2月26日回应称,《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又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由于各省适龄儿童数量情况和教育资源的实际承载能力不同,一直以来,具体入学年龄截止日期由各省具体规定。因此,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是依法重申现行制度和做法,教育部不会统一规定具体入学年龄截止日期。为何8月31日成“惯例红线”多年来,全国多数小学对一年级儿童入学的年龄限制,一般是满6周岁(周岁的计算以每年的8月31日为统计时限)。所以,很多9月预产期的产妇,宁可提前选择剖腹产,也想确保孩子早一年上学。6周岁入学的年龄门槛,是怎么来的呢?湖北省教科院一位专家介绍,《义务教育法》第11条规定:凡是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7周岁入学。“其实,文件只是规定,满6岁的孩子,政府必须满足其入学的权利。对未满6岁能不能入学,并没有统一规定。但各地在执行的时候,什么年龄的不能收,总得有一个门槛,因此便按照惯常思维,定在了‘满6岁’。”他说,也有一些地区,是因为学位有限,不可能无条件的满足所有想让孩子上小学的家长需求,也不得不划出一个门槛,“若不限制年龄,有的家长甚至想把才满5岁的孩子送来入学。总得定一个规则比较好。”对于新规,他们有话说家长有家长认为,这解决了“输在起跑线上”的问题。为了抢在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