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产能过剩应从六方面入手.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防治产能过剩应从六方面入手.doc

防治产能过剩应从六方面入手.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防治产能过剩应从六方面入手目前,随着前几年建成能力陆续投产和需求疲软,钢铁工业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严重。今年我国钢产量预计4.6亿~5亿吨,而实际产能已达6.6亿吨,扣除合理保险系数过剩产能达1亿吨以上,相当于钢产量的20%左右。如果吨钢平均投资按3000元计算,占用资金达3000亿元,如果贷款建设贷款利率平均按6%计算则每年仅支付银行利息180多亿元。钢铁产能过剩从表面看,是由于前几年钢铁工业高速扩张积累的产能集中释放和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市场需求的骤然下降,但进一步深入分析,根据钢铁工业目前实际状况应关注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通过调整结构、改善服务,寻找市场空间。国内市场仍有开拓空间,首先每年我国进口钢材1500万吨以上,通过调整结构、提高质量,部分产品完全可以产顶进;其次,国家4万亿投资中的民生工程、环保工程、高科技领域,仍有许多市场可供开发。当然开发难度较大,有的需要通过科研攻关开发新品种,有的需要提高质量,改进服务,满足不同层面、不同部门的需要。二是开拓国际市场,减轻国内市场压力。在新增能力集中释放、国内市场需求受限的情况下,防止能力过剩的措施之一就是增加出口,减少进口,通过进出口调剂保持供需平衡。但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却出现了相反的走向。出口钢材大幅度下滑,进口钢材不降反升。同时,钢材的间接出口也在减弱,今年前5个月,消耗钢材量较多占我国出口总值份额较大(约占58.8%)的机电产品出口下降24%。依靠国际市场减缓国内产能过剩矛盾的渠道越来越窄。近几年来,我国每年钢铁产品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一直占钢产量的20%左右,今年前5个月不足5%,进一步加剧了国内产能过剩问题。当前,国际钢材市场需求大幅度下滑,国际贸易保持主义抬头,开拓国际市场难度越来越大。应对策略,首先要在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上下功夫,选好参与竞争的切入点。目前,我国在人工成本方面有较大优势,可以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如金属制品等方面加大开发力度,增加出口。再比如最近我国外援项目越来越多,如铁路、水电、矿山等都是消耗钢材的大项,可以通过谈判协商逐步实行带材带设备援建。同时,对钢材间接出口也要给予重视。据了解,有些生产出口机电产品、家电产品的厂家往往迷信进口钢材,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通过联合重组与下游产业建立互惠共赢产业链,特别是与出口量比较大的机电行业、家电行业、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享联合体。二是搞好宣传、改进服务,逐步改变用户的观念。三是正确处理保增长与防止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防止在保增长的掩护下增加新的过剩产能。钢铁工业发展历史表明,凡是由高发展转入急下滑的困难时期,总是要产生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增长越快,刹车越急,过剩能力也越大。早在90年代初几年高发展过后的1997~1998年,钢铁工业也曾出现过明显的结构性产能过剩,不过因为当时基数相对较小,发展与下滑之间的落差也没有这次大,所以过剩能力相对较小,不到2000万吨。这些事实说明能力过剩总是与高发展保增长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大部分是在高发展中逐年积累集中爆发的。特别是目前,保增长与能力过剩同时并存,如何正确处理保增长与防止能力过剩,就是一个比较复杂值得关注并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最近,国家已叫停了一些钢铁建设项目,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阻力还不小。有的地方仍然以保增长为借口争上钢铁项目,甚至有些过去已经关停的小钢厂也想死灰复燃。这说明前几年盛行的比产能、上规模、争老大的盲目扩张观念还是有一定市场。要解决以上问题,最重要的是从国家到地方和企业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和超前精神,把好新上投资项目审批关。对长线或预计在短期内即要变为长线的项目、对于已经落后或一两年内即将变成落后的项目要坚决砍掉。要从项目审核、土地购置、信贷、环保和市场准入等环节层层把关,认证清理在建项目。对于属于以上两个方面的项目不仅要坚决叫停,而且要落实到位,防止在治理过程中再出现新的过剩产能。四是针对落后产能越积越多,淘汰落后乏力、产业升级步伐较慢的特点,要加大力度淘汰落后和产业升级。首先,要转变观念把淘汰落后与产业升级紧密联系起来,由于我国钢铁工业长期处在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落后产品也有市场,产业升级和更新换代周期较长,不少企业的生产能力基本上是只建设不淘汰,只增不减。2005年提出了淘汰落后,但由于有些落后产品还有一定市场和利润,淘汰落后进展缓慢,与我们规划的淘汰目标相差甚远。今后淘汰落后和产业升级的任务越来越重,不仅要完成当年的任务,同时还要还清历史欠账,必须加大力度。其次,要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淘汰落后所以进展缓慢,除了工作上的难度较大以外,还有一个如何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效益关系问题。因为有些落后产品从全局讲已经过剩,应该淘汰,但在局部地区暂时还有一定用户,而且该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