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推荐).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语文教案(推荐).docx

语文教案(推荐).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辨析组词。2、练习搭配数量词。3、学会有礼貌地向别人提问。4、进一步学习正确的默读的方式。相关资料:教师准备《三字经》节选教学过程:一、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半---伴朋----棚兰----拦代---袋当---挡召---招干---赶人---认方----坊1、前四组字有什么特点?(前四组生字读音完全相同。)2、后五组字有什么特点?(后五组生字读音相近,字形不同。)3、从每一组的二个生字中,你又发现了什么?(每一组的第二个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偏旁表示意思,声旁表示它的读音。)4、能举出声旁表音的形声字吗?(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并利用这一特点自主识字,自由阅读。)二、填一填,读一读。1、请给数量词搭配上合适的'词语。2、学生汇报,注意“一只”和“一支”的区别。(学会使用数量词,在口语表达中正确选用。)三、学习提问1、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怎么办?2、怎样向别人提问呢?请教时要注意什么?你能依照例子,向别人提问吗?3、学生读例句,依照例句提问。4、你在什么时候有礼貌提出过问题,能介绍一下吗?四、学会默读1、复习:以前,咱们教过默读的方法,回忆一下,默读时要做到什么?(默读不出声;默读是用眼睛快速看,脑子迅速想;默读时加快速度,唇动或暂用手指也是允许的。)2、请迅速默读《爷爷学英语》,教师相机检查。(养成默读的习惯,让学生通过默读积累更多的语言。)五、读一读,背一背1、教师简介《三字经》2、请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3、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快又准?(自主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语文教案篇21.通过对三家子村各方面的考察,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2.通过对三家子村满语情况的调查,认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责任的.意识。3.通过对三家子村的生产生活实物的调查,培养学生保护、尊重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文化特色的意识,树立民族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团结、共同发展的观念。4.用分组合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提高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活动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学生为本运用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汇报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活动准备〕1.师生共同准备到三家子村去考察所带物品。2.师生共同准备进行活动用的若干用具。〔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步入满族世界。1.上周,同学们到三家子村去考察,领略了那里的美景,看到满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真是长了不少见识。今天,请这些同学向我们讲述一下他们到三家子村的所见所闻吧。2.(学生1和学生2一起到孙博士家)(多媒体显示孙博士的家)孙博士向两位同学介绍三家子村的地理位置,(多媒体显示地图)前去的路线及乘坐的交通工具。3.学生2:那我们就坐上汽车出发吧!:动画:一辆汽车开来,三位乘上汽车,汽车开动,出示课题。)(车上:孙博士向两位同学介绍三家子村名字的由来)4.学生1:前方有许多人。孙博士介绍:那是满族人在举行婚礼。一起去看一看。(多媒体显示:满族婚礼图片)二、角色表演、亲身体验。1.司仪:满族婚礼现在开始。(学生把自己课前准备的服装和道具装配上。)2.司仪:好,现在我们去迎亲!(学生站在两侧充当迎亲队伍)请新娘出门……过彩桥……跃火盆……拜天地……拜高堂……对拜……掀盖头……(多媒体放映每个环节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三、现场指导、猜猜看。新娘进门不许坐西炕,也不许坐南炕,只能坐北炕。请在座同学猜猜看,这是什么原因?(多媒体显示:满族炕)满族新郎说明原因:西炕是供奉祖先的地方,南炕是长辈住的地方,所以不能坐。二位新人对话:常用满语和汉语对照如:脏——lata、说——lele……(穿插一名邻居送礼物——悠车)(穿插一名小孩儿生病请求帮助——萨满舞——治病)语文教案篇3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重点难点1、重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2、难点:对无数座山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不是生活在视野开阔的平原地带。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人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课件播放大山的画面)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师:为什么会这么想?(因为大山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二、学习词语、注音三、学习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