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农村生源的跨文化意识.docx
上传人:一吃****瀚文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农村生源的跨文化意识.docx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农村生源的跨文化意识.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农村生源的跨文化意识论文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农村生源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显现的特点和问题,以及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表现的不适应性甚至发生误解。基于此.本文作者对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提出在英语教学中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重要的是在日常教学中结合跨文化交际实例进行中外文化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族文化,同时了解其他文化,具备跨文化意识。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农村生源跨文化意识1.引言据《广州日报)2009年1月2313报道:“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发布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55.1%,而农村学生考上大学的却只占大学生总数的l7.7%。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农村生源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他们之所以能够考上大学,是因为他们的数学、语文和其他学科成绩相对较高,而外语分数则较低。虽然高校近年来一直在扩招,但是这份报道表明农村学生在大学生中的比例却明显下降,与80年代相比几乎下降了一半。部分原因是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与家庭环境的不同,使得一部分学生过早辍学,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绝大多数农村学生较差的英语成绩使得他们与大学失之交臂。与上述情况相反,笔者所在的职业院校,农村生源人数则占绝大多数,几乎高达90%。但共同的问题是英语学习的问题。这些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突出、问题突出,如何能够教好、学好英语对于英语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笔者在此针对农村生源的特点和显露的问题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2.农村生源学生英语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分析2.1职业院校农村生源英语学习现状首先,绝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不能进行基本的英语会话。在学期初的自我介绍中,部分学生使用的英语句子仅仅限于“Mynameis…”.“I’mfrom…”.“Thereaie3peopleinmyfamily”,“Ilike…”等几个基本的句子。将近一半的学生没有练习过英语听力,只是听以前的英语教师讲过英语。有些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则苦于找不到有效的方法,缺乏自信心,表现得焦虑、学习劲头不大其次,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加之英语基础薄弱.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完全失去了兴趣,甚至拒绝英语。有些学生说:“我是中国人,干嘛要学英语?”“中国有好几十种语言,为什么要学英语?”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首先已经在心理上和态度上排斥英语学习。再次,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和跨文化交际实践。95%以上的学生从未参加过任何英语培训班,从未接触过外国人.也没有读过任何外国文学作品。虽然看过一些外国电影。但也都是通过阅读中文字幕完成观看或观看有汉语配音的译制片。最后,中文基础知识不足、城乡差别显着。这些学生的中文写作中经常出现错别字;遇有需要发表见解的问题时.通常的回答就是简单的“好”或“不好”,却不能有条理地列出论据:有些来自北京的农村生源甚至从未进过城市、从未到过动物园、从未放过风筝,更不能说出5处以上的首都名胜古迹。2.2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受地域影响,农村生源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家长缺乏相关知识,难以帮助学生作出合理规划;接触英语之初没有较好的英语师资。据问卷调查显示,将近30%的学生的第一位英语教师兼教英语、地理、历史等多种科目。另外,农村学校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手段和方法也落后于城市学校。大部分农村英语教师照搬教材.忽略了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剥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入城市的学校后,带有地方口音的英语发音大大挫伤了农村学生讲英语的信心,使得他们更加羞于张口。进入城市的学校后,一些非智力因素制约了这些学生外语学习的成效。缺乏学习英语的动机和热情,影响了语言的输入,因此该部分学生学习劲头不大,缺乏学习兴趣,课堂表现被动;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害怕考试,恐惧同学或老师的否定评价,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焦虑、性格内向、胆小、羞于张口,信心不足。这些情感因素也是影响农村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原因。目前,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方法依然是语法翻译法,注重知识的讲解,轻视了文化的导入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忽视了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作用。同时,课程设置难以突出英语教学中文化的重要性,缺乏文化的输入:不断减少基础课的课时,英语的课时太少;缺乏对生源特点的认识,过于强调课程进度;忽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过快进入专业英语的学习。这些都影响了学习者真正学好英语2-3跨文化交际实践中产生的不适应性及障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在感觉中没有过的东西.在理智中也不会有。”由于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缺乏文化的输入。农村生源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极易发生交际障碍,导致交际失败。在称呼上:笔者接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