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共七章39条第一章总则1-4条第二章组织管理5-10条第三章预防与控制11-22条第四章人员培训23-27条第五章监督管理28-31条第六章罚则32-35条第七章附则36-39条第一章.总则(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本办法的立法目的之一医疗机构要加强本单位的医院感染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等医院感染管理业务管理--监测、消毒灭菌、预防隔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医疗废物管理等(二)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三)医院感染管理概念与内涵概念――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内涵――主体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预防措施――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合理使用(WHO推荐)抗菌药物、监测并通过监测进行感染控制的效果评价。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住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指在医疗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说明(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要严格执行本办法的规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中西结合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中心卫生院、乡镇村或街道卫生院(所)、各种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卫生站、急救中心、急救站、临床检验中心、专科疾病防治院、护理院、其它诊疗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重视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据统计被污染针头刺伤后:发生HBV感染的危险性为30%发生HCV感染的危险性为1.8%发生HIV感染的危险性为0.3%2012年我院医护人员共上报14人次锐器伤,几乎全部是被病人用过的针头刺伤,病人中9例乙肝阳性,3例不祥因此,医务人员要提高职业安全意识,正确实施安全防护措施,医疗机构要保护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预防用品。第二章组织管理(一)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根据医疗机构规模而定。1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不应挂靠在其它部门)。1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指定分管的部门。其它医疗机构:应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后勤部门应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医院建筑布局与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避免基建的盲目性、随意性与非专业性。组织管理机构要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各级各类人员主要职责。(二)卫生部、省卫生行政部门成立专家组。必要性: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政策和技术性。专家组的特点:医院感染管理跨学科,需要各类专家学者。专家组职责:卫生部专家组主要职责省级专家组主要职责――策略研究,提供咨询――完成省卫生行政部门交给的其它相关任务――拟订相应实施细则――技术指导――对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理建议――科研工作第三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医院感染管理的目的;――是《办法》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安全的具体体现;――是卫生部颁布《办法》的宗旨所在。内容包括:(一)规章制度与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的规定。国家有关的主要法律法规: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执业医师法(1998年)医疗机构管理条例(1994年)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年)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年)消毒管理办法(2001年)医院感染管理办法0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方法(2003年)国家有关的主要技术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年)消毒技术规范、空气净化管理规范(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年)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年)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2005年)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效果监测三个规范(2009年)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等技术指南消毒灭菌要求:(消毒管理办法)灭菌方法的选择如:1998年,深圳妇儿医院,2个月做了29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