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原理2009年考研试题,2009年考研试题答案.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原理2009年考研试题,2009年考研试题答案.doc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原理2009年考研试题,2009年考研试题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644政治学原理一、简答题(15分每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2、简述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兴起的背景。3、比较总统共和制与议会共和制之异同。4、简述影响行政决策的因素。5、简述利益集团在西方国家兴起的背景。6、简述塞缪尔.p.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二、论述题(30分每题,其中,政治学理论专业做1、2题,其他专业做2、3题)1、谈谈你对“公推直选”的看法。2、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资源。3、从历时性的角度,论述中共执政的合法性资源。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5分每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政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属于公共关系中的一种。(2)政治是阶级之间的关系(3)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4)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5)政治是管理国家的科学2、简述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兴起的背景。答:见书本吴志华《政治学导论》p22(1)20世纪60年代末发端于美国的一种政治学革新思潮和运动。它以批评、修正行为主义政治学,倡导政治学与现实政治相关联,加强应用性研究为要旨。因与行为主义政治学密切联系而得名。代表人物有D.伊斯顿、G.格雷厄姆、G.卡瑞尔、E.桑道斯、J.普莱福德等。(2)20世纪60年代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美国国内反对侵越战争、反对贫困和种族歧视的斗争浪潮日益高涨,行为主义政治学对这种现实无力解释,暴露了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缺陷。美国政治学界在“新左派”运动和“反文化”思潮影响下,纷纷抨击行为主义政治学。一批青年政治学者组成“新政治科学核心小组”,以表示他们对现存的政治学理论的不满。1969年,新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伊斯顿发表题为《政治学的新革命》的就职演说,标志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3、比较总统共和制与议会共和制之异同。议会制共和制与总统制共和制的区别政府的组织方式不同。在议会制共和制下,政府(内阁)一般由议会中(两院制议会中,一般指众议院)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来组织;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政府成员由当选的总统任命并领导。议会的职权不同。议会制共和制下的议会不仅具有立法、监督政府和决定财政预算等权力,还具有组织政府的权力;总统制共和制下的议会仅具有一般议会所拥有的立法、监督政府和决定财政预算等权力,而没有组织政府的权力。政府与议会的关系不同。在议会制共和制下,政府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对政府的政策不满而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职,或者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总统领导下的政府只对选民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其议员不得兼任行政官员,而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议会制共和制下的政府成员却同时也是议员)。总统行使权力时对议会不负政策上的责任,议会不能因政策问题对总统和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以迫使其辞职,但在总统有违宪行为时,可以对总统提出弹劾。总统应向议会报告工作,且无权解散议会,但是对议会通过的法律可以行使否决权。国家元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在议会制共和制下,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而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实权。执政党的产生方式不同。议会制共和制下的执政党一般是指在议会大选中获性的那个政党或政党联盟;而总统制共和制下的执政党则是指在总统大选中获胜的那个政党或政党联盟。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不同。在议会制共和制下,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大部分国家由议会选举产生,只有少数国家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而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总统一般由全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4、简述影响行政决策的因素。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组织为实现有效管理公共事务的目标,依照国家法律和既定政策,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作出决定的行政行为。(行政决策既是一种行政行为<即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方案拟定、方案评估和方案抉择行为>;又是行政决策行为的结果<即政府决策行为所形成的方案、决议、决定、法规等>。影响行政决策的因素主要有政策、法律、问题的性质、外界的压力、决策体制、决策者的素质等等。要求通过这些影响因素认识到行政决策的复杂性。5、简述利益集团在西方国家兴起的背景。“利益集团政治”(PoliticsofInterestGroups)是指在一个政治体系中由法律法规规范的社会利益集团为维护自己的特定利益而对政治过程施加各种政治压力,以期影响政府决策取向及内容的行为和过程。20世纪50、60年代,大多数先发展西方国家基本完成了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等现代化彻底改变了西方社会的社会组织结构:不仅社会利益集团组织有了新的发展,而且社会政治组织(特别是政府和政党)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为西方现代利益集团政治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