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催生生命发展的评价文化.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教学论文:催生生命发展的评价文化.doc

小学教学论文:催生生命发展的评价文化.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教学论文:催生生命发展的评价文化一研究历程我校于年4月“插班”接题。整个课题计划分四个进程:1.招聘实验教师。2.理论学习阶段。3.实验反思阶段。4.总结提高阶段。目前正处在实验反思阶段。二主要做法1.优中选优,确保实验团队的整体素质年2月由教科室牵头招聘实验教师。首先,由教科室课拟定聘任课题组长的条件和待遇,面向全体数学教师发出招聘通知。老师自愿报名竞选课题组长。学校校委会会同教科室确定人选。其次,课题组长拟定实验教师要求,由教科室招聘实验教师。最后,课题组长提交实验队伍方案,教科室协调到位。课题研究是一项直面挑战的工作,是一项富于创造的工作,更是一项脚踏实地的工作。所以,我们把课题组长任职条件定为:1.身体健康,有研究热情。2.小学高级以上**。3.有一定得文字表达功底和组织协调能力。实验教师要求定为:1.有热情。2.能按照课题组的要求完成任务。在招聘前,我们也担心老师们是否有热情。事实证明我们的设想是对的。竞选课题组长的达到10多人,实验教师接近30人。评价课题的研究历来是教育研究中的]难点,涉及各种因素,困难多,实验周期长。这就要求实验团队要有凝聚力,还要有高水平的专家指导,更要行政力量作为保证。鉴于此,课题由教科院周院长担任顾问,学校党政“一把手”王海清同志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周烈祥同志任副组长。整个团队由20位中学高级教师(其中3位特级教师)、6位小学高级教师和1名小学一级教师组成。其中省学术带头人1人,黄冈名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2.求真务实,倡导绿色研讨氛围一个好的团队决不是“量”的组合,更多地是“质”的优化。为了避免人浮于事的现象,我们积极倡导“教学研究常态化,常态工作研究化”的教科研一体化的课题研究思路。一是结合实际制定了《课题研究公约》,让老师们清楚自己该怎么做。一改课题会成了聊天会、时事会的局面。二是带着困惑和心得开课题会。每次课题会有明确的主题,既有预设的学习,又有困惑和心得的互动交流。内容充实,老师们有收获。三是淡泊名利,追求实效。课题成果以构建学校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不苛求获奖和发表论文的数量,不苛求获奖的奖次和发表论文的级别。不搞“大、全、深”的理论讲座,坚持“短、平、快”的案例分析。正是这样的研究思路,我们的成果多以案例和教育叙事的形式出现,及时地将成果转化成教学实践行为。而且带动了其它学科的评价改革的实验。四是立足于本课题,不拘泥于本课题。让老师们懂得思考是课题研究的最大收获。老师们虽然是这一课题的实验教师,但是在教学实践的反思中往往有些不是关于评价领域的,我们一样欢迎。因为涉及的面越大,老师们能够更好的领悟评价,才可能将评价与教学相结合。同时这样相对自由的研究空间,能更好地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3.持之以恒,注重过程管理和经验积累“实践出真知、真知促实践”是我们进行课题过程管理的基本理念。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所有的经验和成果必须源自教学实践,所有的论文评奖和发表必须经过教务处审查登记,否则成果不予承认。教务处审查的目的就是成果是否真实可信,避免了“老鼠在投影仪中做了窝,电教论文获大奖”的现象。二是坚持理论的思辩和实践分析相结合。很多教学行为用理论分析的结果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其争不清楚,不如用实践检验。比如,有的老师认为用小红花评价不好,有的人为用小红花评价作用明显。我们这样做,一是两个人都发小红花,同时一个去收集学校老师使用小红花成功的案例,一个去收集老师们使用小红花不成功的案例。后来将这些案例放到一起,马上产生一个新的问题——小红花怎样发?我们需要怎样的激励机制?继续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注重经验的积累很大的程度上是要改变教师的习惯。因为教学任务重,很多老师没有养成及时发现、及时记录、及时反思的习惯。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对不同的老师作不同的要求。45岁以下的教师每一次(两周)带教学案例或者教育叙事开会,允许一个年级的老师合作完成;45岁以上的老师基本保底,可以实行“拿来主义”,起推广成果的作用,也提倡写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每个年级组的单元检测试卷也要求作为课题研究材料上传到评价课题的文件夹中。没有传或者没有传全的不评文明组。三初步成果朱永新说:“优质的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探索,健康成长;劣质的学校则是孩子们的地狱,他们在这里常悲哀,常恐惧,被动接受,人格在萎缩。”刘坚说:“中国的数学教育最大的悲剧有二:第一,学生的学习生涯不幸福,而且这样的状态不能被成人社会所关注;第二,我们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主要是外部,更多的来自分数的压力,而不是来自对数学内在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孩子们怎样看待我们的学校呢?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心声考试,它让多少学生的自信心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