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长城谣教案长城谣教案(精选6篇)教案帮助教师和学生清晰地了解每节课的学习重点和方向,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城谣教案(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长城谣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长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2、学习词语:脊梁、儿郎。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教学准备:1、请家长帮助幼儿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2、童谣录音、挂图。教学过程:一、说说长城1、你去过(或听说过)长城吗?你心目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2、幼儿看挂图,听老师介绍长城。如:长城是什么时候建造的?秦始皇为什么要造长城,多少人造的长城,长城有多长,长城有多少作用等。3、引出童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有关长城的.儿歌《长城谣》二、欣赏童谣1、放录音,请幼儿欣赏2、提问:“脊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城是“山上一道脊梁”呢?长城是谁造的?“好儿郎”指谁?三、童谣对唱幼儿自由分成两组,对唱童谣。长城谣长城长城长长筑起一道城墙长城长城高高山上一道脊梁多么高?顶天高,多么长,万里长。要问长城是谁造?中华民族好儿郎。教学反思:语言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工具,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参与语言,人类生活离不开语言,因此语言教育至关重要。幼儿期虽然具备了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基本潜能,但最终语言发展的.水平却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后天的学习、锻炼、应用。幼儿语言教育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教育活动,是幼儿全面素质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城谣教案2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诗歌借物抒情的写法。2、理解诗歌的主题。能力目标:1、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学习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情感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情感,激发爱国热情。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长城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现代诗两首》中的第一首。《现代诗两首》都是台湾著名现代诗作家的作品,都体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长城谣》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诗歌,学习本诗,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让学生了解诗歌语言和意境的优美。鲜明的节奏和和谐的韵律是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获取独特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爱国爱乡情感的有效途径。三、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悟诗情。2、学习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四、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介绍作者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1、导入:(展示图片)长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长城?(学生根据所搜集的材料回答)是啊,蜿蜒的长城不仅是道美丽的风景线,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吟唱,许多海外游子为之牵挂。今天,让我们在台湾女诗人席慕蓉的.《长城谣》里再次仰望历史的苍穹,谛听游子的心声。(板书标题作者)2、介绍作者席慕蓉:蒙古族女诗人,1943年生于四川,祖籍内蒙古,现居台湾。她生于长城脚下,在母亲吟唱的《长城谣》中长大。1949年她被迫离开故乡,离开长城,去了台湾,每次想家乡时,她就吟唱儿时入梦的民谣——《长城谣》聊解思乡之苦。这种浓郁的思乡恋国之情,终于在1979年喷薄而出,形诸笔端,写下了《长城谣》这首诗。抒写思乡恋国情怀是席慕蓉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十三岁开始写诗,第一部诗集是《七里香》。她的诗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拥有大量读者。(学生自学并汇报所了解的席慕容)诗人的故乡,是她诗中的“刺勒川,阴山下”,那个莽莽苍苍的内蒙古大草原。可是因为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出生,也从未到过故乡。作为多情的诗人,故乡是她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她只有在梦中、在诗中尽情抒发自己的乡思乡愁。此诗就是在此种情境下写成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在诗中抒发的,对祖国对故乡的一片深情。活动2【讲授】二、朗读吟诵引感知(一)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出节奏和重音,感知作者的感情。追问:你觉得朗读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是激情澎湃呢,还是沉吟舒缓?对,沉吟舒缓!因为这首诗主要抒发自己的乡思乡愁,有淡淡的哀愁于其中。(二)指名配乐朗读,正音。提问:诗中主要选取的意象是什么?(长城)本诗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咏物抒怀)(三)生自读诗歌,想想每节诗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第一节着重写长城的历史,充满沧桑之感;第二节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第三节写梦回故乡,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二、理解诗歌的意境(一)品读第一小节1、全班男生朗读第一小节师:诗中说长城上征战了一部历史,那是怎样的一部历史呢?我们先看一个短片(播放视频)(学生用“长城……曾经……”的句式说一说感受)师:你从诗中的哪处能够感受到呢?(引导学生说说对诗句及重点字词的理解)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