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谣教案编辑精选.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长城谣教案编辑精选.docx

长城谣教案编辑精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长城谣教案长城谣教案(常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城谣教案,欢迎大家分享。长城谣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诗歌借物抒情的写法。2、理解诗歌的主题。能力目标:1、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学习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情感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情感,激发爱国热情。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长城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现代诗两首》中的第一首。《现代诗两首》都是台湾著名现代诗作家的作品,都体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长城谣》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诗歌,学习本诗,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让学生了解诗歌语言和意境的优美。鲜明的节奏和和谐的韵律是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获取独特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爱国爱乡情感的有效途径。三、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悟诗情。2、学习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四、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介绍作者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1、导入:(展示图片)长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长城?(学生根据所搜集的材料回答)是啊,蜿蜒的长城不仅是道美丽的风景线,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吟唱,许多海外游子为之牵挂。今天,让我们在台湾女诗人席慕蓉的《长城谣》里再次仰望历史的苍穹,谛听游子的心声。(板书标题作者)2、介绍作者席慕蓉:蒙古族女诗人,1943年生于四川,祖籍内蒙古,现居台湾。她生于长城脚下,在母亲吟唱的《长城谣》中长大。1949年她被迫离开故乡,离开长城,去了台湾,每次想家乡时,她就吟唱儿时入梦的民谣——《长城谣》聊解思乡之苦。这种浓郁的思乡恋国之情,终于在1979年喷薄而出,形诸笔端,写下了《长城谣》这首诗。抒写思乡恋国情怀是席慕蓉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十三岁开始写诗,第一部诗集是《七里香》。她的`诗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拥有大量读者。(学生自学并汇报所了解的席慕容)诗人的故乡,是她诗中的“刺勒川,阴山下”,那个莽莽苍苍的内蒙古大草原。可是因为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出生,也从未到过故乡。作为多情的诗人,故乡是她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她只有在梦中、在诗中尽情抒发自己的乡思乡愁。此诗就是在此种情境下写成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在诗中抒发的,对祖国对故乡的一片深情。活动2【讲授】二、朗读吟诵引感知(一)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出节奏和重音,感知作者的感情。追问:你觉得朗读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是激情澎湃呢,还是沉吟舒缓?对,沉吟舒缓!因为这首诗主要抒发自己的乡思乡愁,有淡淡的哀愁于其中。(二)指名配乐朗读,正音。提问:诗中主要选取的意象是什么?(长城)本诗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咏物抒怀)(三)生自读诗歌,想想每节诗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第一节着重写长城的历史,充满沧桑之感;第二节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第三节写梦回故乡,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二、理解诗歌的意境(一)品读第一小节1、全班男生朗读第一小节师:诗中说长城上征战了一部历史,那是怎样的一部历史呢?我们先看一个短片(播放视频)(学生用“长城……曾经……”的句式说一说感受)师:你从诗中的哪处能够感受到呢?(引导学生说说对诗句及重点字词的理解)预设答案:夺还(“夺、还&”与前文的“争战了一部历史”相对应。凡有“争战”便有杀戮,看到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场景,人的心情往往感到非常沉重。)无情(长城作为一个没有生命的建筑,见证了这里发生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虽言无情,实则饱含了痛苦和血泪。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突出了长城是中华民族沧桑历史的见证。)你(用第二人称“你”,仿佛长城就在眼前,直接倾泻内心激荡的情感,感情强烈。)2、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小节(二)研读第二小节师:长城虽然饱经沧桑,而作者却对长城充满依恋与赞美之情,那么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呢?1、四人一小组,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组员听,并说说自己从文字中读到了什么?师(预设问题):(1)作者想不想吟唱和书写长城呢?可为什么不能呢?(2)为什么一提起长城作者心中便有烈火焚起?(3)这种情感是怎样传递出来的?2、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小节(三)品读第三小节师:经历了内心烈火的焚起,时空转换,作者的思绪又到了哪里?(学生回答:蒙古草原)1、女生齐读第三小节在作者的想像中故乡美吗?你从哪些字句可以感受到?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想象中的画面吗?(指名学生描述)师(预设问题):“应”是什么样的语气?“不眠”和“梦中”是否矛盾?为什么?2、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三小节师:想你念你辗转难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