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归去来兮辞(1)理解感知,把握大意。(2)揣摩想象,体会感情。(3)了解特点,熟读成诵。作者档案公元365年出生,生活在战乱频仍的年代,自幼博览群书,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务农。29岁开始入仕,从此13个年头,时官时隐,做过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41岁在彭泽县令任上仅82天,就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家,躬耕垄亩,从此不再出仕。陶渊明的思想:陶渊明早年对于老庄学说很感兴趣,同时又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充满了建功立业的幻想,希望“大济苍生”,把社会治理得像尧舜盛世一样。同时,家乡的庐山、彭蠡湖自幼就培养了他对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当他发现黑暗的官场和社会现实生活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时,在13年的断断续续的仕途生活后,最终选择了归隐。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归宿,从他的身上,许多人找到了新的人生价值,借以安慰自己,如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气节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阶层的一座久攻不破的堡垒。《陶渊明集》,其中包括诗、文辞、赋,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这些作品可以分为两类: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大都表现出蔑视权贵、向往自然回归田园的隐逸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以及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淡泊明志的高尚气节。陶渊明的诗歌语言风格平淡自然(淡远潇洒),韵味醇美,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把情、景、理和谐饱满的融合在一起,既富于情趣又富于理趣。关于“辞”一读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yáng),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tóng)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yì)以将入,扶孤松而盘桓(huán)。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zhào)孤舟。既窈窕(yǎotiǎo)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huáng)欲何之?富贵非我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课文文言知识点梳理段落大意归去来兮辞根据叙述线索第一段体现了作者哪些情感变化?第二段表现作者归家后喜悦感情的句子有哪些?其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景物描写反映了作者什么心情?第三段从哪些方面写了农村生活的乐趣?“善万物之的时,感吾生之行休”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最后一段表达的复杂感情是什么?作者情感谈谈感受1、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是什么?2、★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高尚情操的语句,并说出大意。3、有人认为: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请谈谈你的看法。4、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只是归隐田园的欢乐?应如何理解?5、通过本文的学习和你了解的陶渊明,请你谈一下陶渊明的隐士情怀.1、①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静的田园生活②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作者既不愿卖身求荣,又不愿服食求仙,顺乎自然、乘化而归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③作者显然是经过大彻大悟之后才作此决定的.2、(1)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高洁志趣(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淡泊明志4、一方面反映陶渊明恬适宁静的生活情趣,平和的田园生活让他心情舒畅,自由的乡野万物让他赏心悦目,妙趣横生,陶为找到了身心的归所而欢欣鼓舞。另一方面,作者为以上的获得付出了埋葬青春时代的“大济苍生”的梦想的代价,在抛弃让他彻底失望的官场时,他也告别了自己昨日的梦想。所以,他一面痛下决心“归去”,一面安慰自己“奚惆怅而独悲”。当他饱览山川秀静时,焉知一朵“无心”出岫的云不会令误入迷途的作者触景伤怀;当他在遁世的隐居生活中怡然自得时,有时也要用琴书来“消忧”。这位“寓形宇内复几时”的诗人,需要忍受因调整失落的心理、重新为理想和现实定位而带来的痛苦,尽力说服自己乐知天命,“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作文训练再见200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