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读后感王志坚壬辰龙年正月初二,窗外大雪纷飞,远处一片白茫。携女儿观雪景后,一同进书房看书,给她买了本少儿版《西游记》让她看起来,我则选了这本书,想偷偷学一学,学学那些优秀教师的“绝招”,以期自已也能向优秀靠一靠。每每觉得有用之处都会记下札记,以便日后重温。期间,有些许感触,给予表述,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作者高万祥,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中语会副会长,苏州市首届名校长。先后任张家港一中、张家港高级中学、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和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发表文章二百五十余篇,出版专著《语文的诗意》、《相约星期一》、《我的教育苦旅》、《高万祥与人文教育》等。该书文笔流畅,思路清晰,旁征博引,内容翔实。列举了教师成长的九个方面:读书修身、自我反思、教育科研、大爱厚生、积极写作、锻炼口才、注重细节、家校合作。这些方面我们也经常在讲,但作者无愧是语文特级教师,经他这么一描述,就变得那么有道理,细细读来感叹良多。一个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方法都可以通过学习训练掌握,而有多少教师能真正做到对自已从事的职业进行反思?很少,大家都在忙,忙于各种日常工作,忙于各种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而疏于自我反思:反思自我、反思校园、反思教育。反思自我: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分子。什么样的人才配得上“知识分子”这一称号?我以前一直认为有了一定学历的人就是知识分子。读过高老师的书后我才认识到“知识分子”这一称号的神圣。在西方社会,普遍的认识和给知识分子下的定义是:知识分子是有责任感、正义感、社会良知和批判精神的人。无论古今中外,知识分子最可贵和最本质的人格特征是社会担当,即社会责任。即知识分子是能够用自己的专业为社会服务的人,是能够超越个人和小团体私利而对社会和国家民族给予真诚关注的人,是能够时时关照自己脚下的路又常常抬头仰望天空的人,是能够认真思考生命意义并积极追求精神高尚的人,是能够面对世俗洁身自好或面对权贵敢于坚持真理、有骨气、有人格的人。教师是天职,天职需要敬畏和仰望。几千年来,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尊敬的人是孔子,孔子就是教师啊!教师对自己的天职应该保持一种使命感和敬畏感。俞樾是朴学大师,曾国藩是他的老师,李鸿章是他的同科,章太炎、吴昌硕是他的学生。俞樾自己介绍,能够成全自己的学问,法宝是“三无”,就是无官、无钱、无才。其实,他说的核心意思是淡泊名利,专心致志。教师的生存方式应是事业型和智慧型的,而不是世俗的,庸俗的,无聊的,甚至是愚蠢荒唐的。教师的学问是“坐”出来的。而今许多教师显得比较浮躁。教师的专业成长、职业提升、事业成功,不可能垂青于心气浮躁的人。反思校园和教育:高老师在书中提到中国教育从总体上看有许多令人痛心的地方,其根源在于“人文的失落”。什么是“人文”?“人文”就是人心。“人文教育”就是“人心教育”,包括人的爱国心、责任心、羞耻心、同情心的教育等等。这些都是人性中最美好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文明社会得以维系和绵延的精神乳液和精神支柱。中国教育中的国家功利主义色彩太浓,变态的应试教育、恶劣的师生关系,往往源于功利的不良社会风尚。在现有大教育背景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我认为海亮教育要办出特色、办成精品,首要的是实施人文教育,还教育以本来的教育职能,让走进海亮教育的学生即使不能升学,也能成人,成为一个有“人文素养”的人。高老师在书中也提到了一个“新教育实验”旨在推广人文大教育。“新教育”有六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演讲口才训练、聆听窗外声音、构筑理想课堂、构建数码社区。核心和主打的“拳头产品”是书香校园。在他看来,教育的全部问题都可归结为阅读问题。抓阅读是办好学校的突破口。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走进学校并不意味着受教育,只有当他面对一本书沉醉不已的时候,教育才刚刚开始。”也希望女儿能喜欢那本《西游记》,也希望女儿能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