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八章税务筹划原理第八章税务筹划原理第一节税务筹划的概述一、税务筹划的概念税务筹划的概念合法性:以遵守国家法律为前提;筹划性: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就对自己的纳税方式、规模做出了安排;整体性:不能只盯着个别税种税负的高低而应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目的性: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专业性:筹划人员及机构向专业化发展;风险性: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存在风险。(一)偷税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识地违反税收法律法规,以达到不缴税或少缴税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第二节税务筹划的基本原理一、绝对收益筹划原理与相对收益筹划原理案例企业可供选择的纳税方案有:方案一:统一核算(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90-65)×17%=4.25(万元)方案二:独立核算(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90×3%=2.7(万元)纳税分析:两个方案相比较,方案二比方案一节减税收:4.25-2.7=1.55万元,因此,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两个批发部分别核算,都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可直接减少应纳增值税税额1.55万元。案例纳税分析:案例计算企业在不同扣除方法下应纳企业所得税:纳税分析:二、税基筹划、税率筹划与税额筹划税率筹划原理是指纳税人通过降低税率的方式来减轻税收负担的原理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问题税额筹划原理是指纳税人通过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来减轻税收负担或者解除纳税义务的原理,通常与税收优惠中的减免税、退税相联系如,充分利用各项直接抵免应纳税额的税收优惠政策等第三节税务筹划的主要方式(一)概念合理避税筹划是纳税人在充分了解现行税法的基础上,通过掌握相关会计知识,在不触犯税法的前提下,在非违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地带,对经济活动的筹资、投资、经营等活动作出巧妙的安排,达到规避或减轻税负目的的行为(二)特征非违法性:避税属于“非违法”性质策划性:对现行税法的研究,找出其中的漏洞,加以巧妙安排。权利性:是纳税人运用税法赋予的权利保护既得利益的手段,不是对法定义务的抵制和对抗。规范性:避税者的行为较规范,是依据税法漏洞展开的。(一)概念合法节税筹划是纳税人在不违背税法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法的优惠政策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通过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经营活动的巧妙安排,达到少缴或不缴税的目的。例如,政府为了保护环境对汽油消费征收环境税,人们为了减轻这种税收的负担,骑自行车出行而不去开汽车,这种行为就是节税。避税是违背立法精神的;而节税是顺应立法精神的(二)特征合法性。避税不能说是合法的,只能说是非违法的,而节税是合法的。政策导向性。节税本身正是优惠政策借以实现宏观调控目的的载体。策划性。节税与避税一样,需要纳税人充分了解现行税法知识和财务会计知识,结合企业全方位的筹资、投资和经营业务,进行合理合法的策划,没有策划就没有节税。(三)节税与避税的区别与共同点两者的共同点:主体相同,都是纳税人所为。目的相同,都是纳税人想减少纳税义务,达到不交税或少交税的目的。处在同一税收征管环境中和同一税收法律法规环境中。两者之间,有时界线不明,往往可以互相转化。在现实生活中,节税与避税难以分清。不同的国家对同一项经济活动内容有不同标准,在一国是合法的节税行为,在另一个国家有可能是非违法的避税行为。即使在同一个国家,有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也可能相互转化。两者的区别:避税是以非违法的手段来达到逃避纳税义务的目的,因此在相当程度上它与逃税一样危及国家税法,直接后果是将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间接后果是税收制度有失公平。故节税不需要反节税,而避税则需要反避税。(一)概念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为了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通过价格的调整和变动,将税负转嫁给他人承担的经济行为。税负转嫁结果是有人承担,最终承担人称为负税人。税负落在负税人身上的过程叫税负归宿,所以说税负转嫁和税负归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税负转嫁的确定标准转嫁与商品价格是直接联系的,与价格无关的问题不能纳入税负转嫁的范畴。转嫁是个客观过程,没有税负的转移过程,不能算转嫁。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主观行为,与纳税人主动行为无关的价格再分配性质的价值转移不能算转嫁。(三)节税、避税、税负转嫁方式的比较三种纳税筹划方式的动机基本上一致,都立足于减少纳税人的税负,获得更多的可支配收入。避税是利用政府税收法规的漏洞、不完善而采取的一种纳税筹划方式,空间将会日益狭窄、压缩。节税是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倾斜政策而采取的一种纳税筹划方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