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美国教育家赫尔认为:“习惯不形成,学习等于零。”确实是事实,孩子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终生受益。家长离不开对孩子的习惯的培养,习惯影响每一个人,一个人有好的习惯就会有一个好的人生,如果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那么对家长教育比较轻松,家长的教育会得到应有的回报。良好的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转眼之间孩子们入学已经一个学期了,在这个过渡过程中,很多事情是他们第一次接触,不仅增添了课程课时,而且也增加了作业量,很多孩子因此变得无所适从、郁郁寡欢,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其实孩子上一年级,就如同孩子刚刚学步一样,蹒蹒跚跚,有的早学会了,有的只是晚一点,早与晚都不必大惊小怪,作为家长的我们最重要的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比任何事情都重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1、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尹建莉写过一本书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庭的温馨和和谐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会让孩子体会到家的快乐和温暖,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人格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日后一切一切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其对孩子影响将决定孩子的一生。我们当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深入到她的潜意识之中。尤其重要的是父母必须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取得一致,若有分歧最好背后去处理,切不可当着孩子大吵大闹,切不可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那你就太低估孩子了,就模仿能力来讲,孩子完全可以当我们的老师。俗话说: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决定一个人的成功的就是一些细节问题,这些细节是谁教给她的,当然家庭、学校、社会三者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为人父母的我们起的作用最大。可以说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时刻注意孩子心里的细微变化,让孩子在我们建立的这个温暖的港湾里快乐成长。2、良好的作息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良好的作息习惯是一个人保持身健康第一法则。如果孩子休息好了,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在课堂上他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对问题的反应能力也会更敏捷。作为父母的我们要给孩子制定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时间长了,也就自然而然的变成孩子自己的规律。我们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不要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给孩子说一套,自己做另一套;自己在一边看电视,屋内嘈嘈杂杂,而让孩子躺到床上去睡觉,虽然孩子表面上会顺从你,他也会乖乖的躺倒床上,但他是在孤独和无助中睡去的,睡眠质量降低。等孩子稍大后,你如果在采取同样的方式,效果会很差,你早年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投下的阴影,他会把它放大后呈现给你。相比早睡而言,早起就难得多了,特别是冬天,孩子呆在温暖的被窝里,不愿起床,如果早晨起得太晚,由于时间紧张那么孩子会非常焦急,不但早饭吃不好,吃不饱,而且这种焦虑会影响孩子的上午学习,甚至一天的精神状态,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身体力行,早早起床,给孩子将早餐做好,在孩子面前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前一天晚上要给孩子把明天早晨穿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提前将孩子叫醒,给他一个起床过渡时间,时间宽裕了,孩子才能在起床之后能够从从容容的自己穿衣、洗刷、吃饭,也不必因焦急而要求父母的帮助。当然作为父母的自然而然的要更辛苦些。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有很多孩子上了一年级之后自己顾不过自己来,课本经常忘带,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记不住,自己的东西丢三落四等等,原因很简单,就是作为家长的对孩子的生活管得太多,尤其是隔代的老人对孩子更是如此。我们都反对溺爱孩子,然而真正轮到我们头上时,却又重蹈覆辙,犯同样的错误。孩子不吃了,我们会端着碗拿着勺子跟在孩子屁股后喂它,好像孩子的胃长在我们的肚子里,他吃没吃饱我们说了算;早上孩子不愿起床,我们会把她扶起来,然后亲手把衣服鞋子给她穿上;孩子的作业大人整理,孩子的玩具我们收拾,更有甚者家长竟然把孩子没做完的数学作业给他补上;大人越来越勤快了,也越来越累了,孩子的依赖性越来大了,脾气也越来越暴躁了。能不能让孩子自己来做这一切呢,我们做之前能不能思考一下,我们是把手伸出去还是缩回来呢?我建议在这点上,我们要做个狠心的父母,决不姑息。其实孩子是非常善于察言观色的,他会故意的哭闹以来争得大人的同情,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一味迁就,那么正好落进他的圈套。以前姊妹多,父母没功夫管孩子,孩子倒是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品质。现在两个人甚至是四个人看护一个孩子,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是以前的无数倍,孩子却变的什么都不会了,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并不是不明白,而是因为我们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心太软。在孩子的事情上,孩子能自己完成的,我们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