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3.2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5章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ppt

第5章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5章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内容:5.1库存管理概述2.库存的作用5.1.2传统库存管理的方法(1)平均库存量1、一次进货,每次等量出库2、多次等量进货,依次等量使用2.传统的库存补货策略(1)连续性检查的固定订货量、固定订货点策略((Q,R)策略)库存量要发现现有库存量是否达到订货点R,必须随时检查库存量,这就增加了管理工作量,但它使库存量得到严密的控制。因此,适用于价值较高的重要物资的库存控制。为了减少管理工作量,可采用双仓系统(Two-binSystem)。所谓双仓系统使将同一物资分放两仓(或两个容器),其中一仓使用完之后,库存控制系统发出订货,在发出订货后,就开始使用另一仓的物资,直到下一批订单到货,再将物资按两仓存放。其基本思想是:对库存进行连续性检查,当库存降到订货点水平R时,即发出订货,订货后使最大库存保持不变,即为常量S,如果检查时库存量为I,则订货量为(S–I)。其基本思想是:每隔一定时期检查一次库存,并发出一次订货,把现有库存补充到最大库存水平S,如果检查时库存量为I,则订货量为(S-I)。最大库存量S该策略不设订货点,只设固定检查周期和最大库存量,适用于一些不很重要的或使用量不大的物资。该策略不需要随时检查库存量,到了固定的间隔期,各种不同的物资可以同时订货,简化了管理,节省了订货费用。缺点是不论库存水平I降得多还是少,都要按期发出订货。(4)综合库存策略(简称(t,R,S)策略)最大库存S5.1.3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问题(二)局限性(一)需求放大现象实际需求与订货的差异(二)需求变异加速放大的原因(一)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1、供应链的不确定性的表现形式2、供应链的不确定性的来源(二)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与库存的关系1、衔接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2、运作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传统的销售模式有地区分销中心的销售模式5.2联合库存管理(JMI)传统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产销联合库存(产品协管中心)威特布莱德啤酒公司的联合库存管理(JMI)5.2.2JMI的优点1.建立供需协调的管理机制供应商与分销商的协调管理机制2.发挥两种资源计划系统的作用3.建立快速响应系统4.发挥第三方物流系统的作用第三方物流系统在供应链中的作用5.3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戴尔的供应商物流库存(VMI)模式1)合作性原则-双方:信息透明、相互信任、相互合作。2)双赢互惠原则-双方:为对方考虑,共同减少成本。3)目标一致原则-双方:责任明确、履行协议,管理库存。4)连续改进原则-双方:不断改进信息、信任与合作。1.成本缩减2.服务改善供应商提供包括所有产品的软件进行存货决策,用户使用软件执行存货决策,用户拥有存货所有权。供应商在用户的所在地,代表用户执行存货决策,管理存货,但存货的所有权归用户。供应商在用户所在地,代表用户执行存货决策管理存货,拥有存货所有权。供应商不在用户所在地,但是定期派人代表用户执行存货决策,管理存货,供应商拥有库存的所有权。实施VMI策略,首先要改变订单的处理方式,建立基于标准的托付订单处理模式。库存状态透明性(对供应商)是实施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的关键。第一,建立顾客情报信息系统。通过建立顾客的信息库,供应商能够掌握需求变化的有关情况,把由批发商(分销商)进行的需求预测与分析功能集成到供应商的系统中来。第二,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保证自己的产品需求信息和物流畅通。第三,建立供应商与分销商(批发商)的合作框架协议订货、交货以及票据处理等业务功能集成在供应商这边第四,组织机构的变革。供应商的组织模式发生改变,在订货部门产生了一个新的职能负责用户库存的控制,库存补给和服务水平。案例:飞亚的新送货方式联想集团2009年销量921万台,名列全世界电脑生产厂商第4位,业务规模在2004年已达到了VMI模式的要求,并已引起供应商的重视。在国内IT企业中,联想是第一个开始品尝VMI滋味的,其在北京、上海、惠阳三地的PC生产厂的原材料供应均在项目之中,涉及到的国外供应商的数目也相当大。联想集团最终选择了伯灵顿全球货运物流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这家1994年就进入中国的美国物流公司目前在上海、厦门为戴尔、惠普等知名IT企业作第三方物流服务。国际上供应链管理通常使用的看板式管理,即由香港联想对外定购货物,库存放在香港联想仓库,当国内生产需要时再由香港公司销售给国内公司,再根据生产计划调拨到各工厂,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国内材料库存。此模式经过11个物流环节,涉及18个内外部单位,运作流程复杂,不可控因素增大。同时,订单从香港联想发给供应商,大部分供应商在香港交货,而联想的生产信息系统只在大陆的公司上使用,所以生产厂统计的到货准时率不能真实反映供应商的供货水平,导致不能及时调整对供应商的考核。现行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