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庆农村股份合作社的发展方向.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重庆农村股份合作社的发展方向.doc

论重庆农村股份合作社的发展方向.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重庆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方向背景介绍200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重庆成为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对于重庆这样一个大城市,大农村二元经济结构,正处于人均地方生产总值2000美元和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直辖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无疑是继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后又一个无经验克借鉴的世界性难题。而解决这一个难题,提高重庆农村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水平,是城乡统筹改革的关键,而农村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土地流转是一个突破口。为此,在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法规的前提下,结合沿海发达地区土地流转经验,重庆市工商局出台了《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公司注册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的细则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或流转土地,拓展农业经营范围。本文试图从重庆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现象出发,借鉴其他区域的经验,探究其发展方向。二、土地改革历史(一)土地改革的历史我国农村土地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进一步稳定与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历史变迁,但其产权边界十分模糊。国家虽然赋予了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或曰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权,但从现在反应的现象来看,法律规定的占有、使用、收益、处置、转让、抵押、继承等权利屡遭侵害,就其原因就好似农村土地产权问题未能得到根本的解决,主要表现为(1)所有权主体虚置,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缺乏自主性、稳定性。(2)农村土地流转受限,土地市场被扭曲和割裂,难以发挥其潜在价值。(3)农业规模效益和可持续发展难以保证,农民的经济预期具有不确定性。(二)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形成及形式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一种表现。它改善和发展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实施以后建立的农村土地关系和集体产权关系,使农奴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的权利得到了较为明确的体现;它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按照股份制何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农民报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股份,位图合作社经营,农民按照股份从土地收益中获得一定收益,并把大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因此,它对于改革和发展新的生产经营组织,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是重庆城乡统筹改革成功的关系。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形式,是农户与行政村或自然村通过签订协议,将各自承包的土地以股份的形式集合起来,进行公司化经营,基本做法都是统一将土地折成股份分配大农民个人所有,土地上交集体统一规划,统一卡发利用。实施适度规模经营。但在具体的实施上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1)土地这股,有的是将土地作价然后在折股,使土地实物化、货币化、股权化;有的土地不作价,折股是按照人口数量或亩数折股,作为土地的股权。(2)土地股权分配,有的按户籍关系在本社的现有人口数量进行分配股权,有的则是按照户籍分配股权的基础上,参照其他因素,对户籍已迁出社的原社员给予适当照顾部分股权。(3)分配了土地的股权后,有的规定不能继承、转让,有的规定可以继承、转让。对于户籍外迁及人口的增减,有的规定股权要做调整,也有的固定不作调整。(4)土地由集体统一规划开发利用,家庭均包制的经营形式改为家庭自愿承包制,投包制或专业队集体承包制,或几种承包制同时并存的经营承包形式。(5)土地承包经营的收入,在适当扣除各种提留的基础上,按土地股份进行分配。(6)村集体组织按程序分别成立股东大会和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处理合作社各种事务。三、现阶段各地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优势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由于土地股份制很好的解决了土地承包权何经营权分离的难题,已成为现阶段快速实现土地流转的最有效的方法。(一)土地流转,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1、发挥土地财富效应。在发展现代农业的今天,一家一户的传统土地耕作模式已经束缚了农业的发展,存在较多弊端。全重庆农村生产规模小,效率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积极性低。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达到适度规模经营,使得农业科技投入相对集中,对提高产量和土地经济效益作用显现,土地财富效应才能更加明显。2、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1)土地流转可以让农民赢得市场竞争。作为一家一户的农民,根本没有可能去进行市场调查,更不可能去开发什么新产品,所有生产都是跟着感觉走,看见别人种啥自己就跟着种啥,等自己种出来时早已水过三丘。2005年,青蒿价格每公斤8元左右,最高卖到每公斤10元。于是,重庆很多区县农民跟风而上,结果,2006年,在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干旱情况下,每公斤青蒿仅卖到3.5元左右,农民朋友从土地上获得的利润自然也就大打折扣。同时,农民的情况千差万别,种出来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标准化生产,无法参与市场竞争。两年前,新加坡复发中记公司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