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4知识归纳.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二政治必修4知识归纳.doc

高二政治必修4知识归纳.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唯物论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内容: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1\*GB3①自然界是物质的。=2\*GB3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GB3③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二、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原理内容:=1\*GB3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GB3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GB3③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方法论:坚持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看待和分析任何事物,都不能把它看成一成不变的,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三、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内容:=1\*GB3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2\*GB3②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3\*GB3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我们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相对静止是事物在运动中的特殊状态,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错误倾向。。。P32-2四.五、规律普遍性,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内容:=1\*GB3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GB3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GB3③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方法论:=1\*GB3①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体会到规律对于我们的意义。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GB3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们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认识、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六、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1\*GB3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意识活动的这些特点对人们认识世界有重要的能动作用。=2\*GB3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GB3③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反之,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七、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1\*GB3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2\*GB3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使主观符合客观,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认识论一、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也影响着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方法论: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同时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二、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补充)内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现象,也才能指导实践。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补充)内容:(1)区别:=1\*GB3①含义不同,: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GB3②程度和水平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3\*GB3③作用不同:正确的理性认识能比感性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2)联系:=1\*GB3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GB3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方法论:我们既要大胆实践,深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