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33陆地水生物和土壤练习.docx
上传人:一吃****新冬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年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33陆地水生物和土壤练习.docx

2022年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33陆地水生物和土壤练习.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3-3陆地水、生物和土壤练习一、单项选择题(2010·山东曲阜2月)下图中,两条相邻等高线海拔相差50m。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区域位于()A.北半球B.南半球C.热带D.温带【解析】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程度可以判断出河流自南向北流,南部地势高,请看下图,a、c位于同一条等温线上,温度应相等,但是a的海拔比c的海拔高,所以a比c纬度位置低,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故为北半球,选A。【答案】A2.a、b两地的温差约为()A.1°CB.2°CC.3°CD.4°C【解析】上图中ad两点温度相同,bd两点在同一纬线上且海拔高度相差100~200米之间,根据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度每升高100m,温度降低0.6°C,可知a、b两地气温相差1°C左右,故选A。【答案】A(2009·皖南5月)下图是某一水文站在不同年代测量某一河流10年间的径流量,以及该河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3.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冰川融水B.大气降雨C.湖泊水D.地下水【解析】冰川融水补给受气温的影响,地下水补给最为稳定可靠,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读图可知,该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且与年平均气温变化不具相关性,故可判断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雨。【答案】B4.据图分析该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趋小的原因,正确的是()A.兴修水库,调节了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B.在河流两岸加高了堤坝,使径流年际变化趋势变小C.气候变暖,使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趋于稳定D.大规模的围湖造田,调节了河流的径流变化【解析】比较A、B两图同一河流不同年代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可发现B图所示该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变小,兴修水库可以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答案】A(2009·潍坊3月)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米),P为河岸的一处观测点,读图完成5~6题。5.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东北流向西南B.可能位于黄土高原C.可能会出现凌汛现象D.一年有两个汛期【解析】主要考查了根据等值线判断河流流向的能力以及判断主要区域河流特征的能力。根据常识可知,河流总是由水位高处流向水位低处,即图中的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再根据图中该河所处的纬度可知,它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之北不远处,不可能有两次汛期,但因潜水的水位较低,也不可能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黄土高原;该河有冰期且向高纬方向流,故可能会出现凌汛现象。即本题的C项正确。【答案】C6.此时,该河流的剖面可能为()【解析】主要考查了地转偏向力对河水流向的影响。根据图中的潜水位等值线可知,该河流附近的潜水位较高,即河水补给潜水,故A或B正确;该河向西北流的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水向右偏,对P侧河岸侵蚀严重,导致P侧河岸相对较陡。故本题的B项正确。【答案】B(2010·山东东营2月)读下面两图,回答7~8题。7.藏西诸河(西藏西部各河流)地下水资源最少的原因是()A.利用量大B.雪线上升,融雪量减少C.降水最小D.降水量小于蒸发量【解析】从“地下水资源总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对比来看,藏西诸河之所以地下水资源总量较小,主要是这里降水量小。【答案】C8.太湖流域与洞庭湖流域相比,地下水资源较少的原因是()A.降水量少B.地下水使用量大C.支流少D.渗漏多【解析】太湖流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与洞庭湖流域相差不大,但地下水资源总量只约为洞庭湖流域的九分之一,主要是地下水使用率高。【答案】B(2009·西安12月)读下面潜水等水位线图,回答9~11题。9.C处潜水埋藏的深度约为()A.5mB.10mC.15mD.20m【解析】主要考查对等高线、潜水等水位线的判读能力及相关的知识点。要求理解潜水埋藏深度的概念。选A。【答案】A10.地下水流向与潜水等水位线的关系是()A.垂直B.平行C.斜交D.重合【解析】从图中可知地下水流向与潜水等水位线相垂直。选A。【答案】A11.若该地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导致()A.河水倒灌B.土壤盐渍化C.洪涝灾害D.农作物高产【解析】地下水位上升会导致地表盐类物质的富集,造成土壤盐渍化,选B。【答案】B(2009·德州4月)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1→图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图1时期→图4时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