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师备课制度教师备课制度集合15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备课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教师备课制度11、各科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钻研教参、教材并在全面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差异的情况下进行备课。2、要通读全册教材,要明确每节(或每单元)教材在全部教学内容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联系,掌握其重难点,进行课前备课和单元备课。3、各课做到“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学科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硬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能达到的基本要求。4、年级组坚持教研,做到集体教研和独立备课相结合。5、备课力求体现新的教学思想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板书设计要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和条理性,编写教案注重实用性、实效性。6、教案要有一定数量的`札记篇数,且要保证札记质量。7、各科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备课不准上课,坚持超周备课和复备课。教师备课制度2备课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为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对教师备课实行动态的管理,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层次,将教师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实行分层备课。1、第一个层次的教师:教研组长、8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和高级职称的教师可备简案。教按一日活动板块进行备课,要突出教学活动的指导和关注重点,突出对教育对象的分析,对教学效果的'分析和反思以及在反思基础上的调整。要求:每大周必须有两次以上的教学反思。2、第二个层次的教师:教龄五年以上,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在熟悉备课的基本要求后,可以按一日活动的板块进行备课。突出教师的指导和关注重点,强调教师的反思。要求:每周有三次以上的教育反思。3、第三个层次的教师:新分入园、教龄三年以内,调入本园一年以内的教师。要求:根据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流程备详案,坚持每天写教育反思。4、具体要求:能科学地使用参考资料,细化活动过程,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风格;要以幼儿主动学习为主,教玩具材料要丰富,数量适宜,种类多样;活动的空间要尽量拓宽、发展、延伸,并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环境布置要与教育活动有关,注意幼儿的参与性;教师一定要写详案,环节要细节化,字迹书面做到工正整齐,统一用黑色笔书写;反思要写真情实感,针对性强;同时,要注重学科间的联系。每位教师每主题中必须自己备一课时详细规范的教案,并在期末推荐2~3份自认为最优秀的自备教案,教务处将优秀教案打印成册,作为幼儿园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料。5、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每大周至少参与一次集体讨论,共同备课。每学期结束后教师集中备课(编写下学期的课程进度、教学计划)。6、提早备好三天的半日活动,每大周返校的第二天上午9:00前上交备课本。教师备课制度3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题,是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之一来自备课质量,不论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还是任教不久的新教师,都要认真备课。二、坚持同年级同科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完成的任务主要有:1.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钻研教材,确定学期各单元训练的重、难点。2.分析本年级学生学习特点。3.确定本年级教学研究主题。4.统一调整教学进度。5.安排本年级本科教学活动。三、教师个人备课分为以下三种:1.学期备课,每位教师在学期开始前,先通览教材,领会教材意图、整个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弄清本年级、本学期的各单元,各课分别要完成哪些教学任务以及重点、难点,分清主次,划分课时,在备课本的第一页应写上学期授课计划。学期授课计划一般包括:(1)对上期学生学习情况(学习目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分析。(2)对本学期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分析。(3)本学期的教学目的要求(思想教育方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4)教学进度,需写明章节课题,所需课时的起止时间等。(5)学生的实际活动,如参观、实验、实际操作等。2.单元备课,是在每个单元(一组)教学进行之前的备课,拟出一个单元(一组)的授课计划,目的在于从整体出发,明确每一节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更好地突出重点,在各课中的单元备课计划,一般写在每一单元(一组)教案之前。单元授课计划一般包括:领会本单元(组)编排目的与意图,确定单元(组)的教学目的与要求。(2)找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确定主次。(3)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通盘考虑在本单元(组)中应培养学生具有哪些能力和发展哪些智力。(4)安排授课时数。3.课时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