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就业体制改革进程是在经济效率与社会安定两个目标间的.doc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当前我国的就业体制改革进程是在经济效率与社会安定两个目标间的.docx

当前我国的就业体制改革进程是在经济效率与社会安定两个目标间的.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页共NUMPAGES8页第PAGE\*MERGEFORMAT8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8页就业体制转轨中的渐进改革措施──国有企业二层次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效率改进陆铭陈钊(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当前我国的一些劳动就业政策是在经济效率与社会安定两个目标间进行权衡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就业体制在一定时期内还不能实现完全的市场化。这意味着转轨时期就业体制的“二元”特征将继续存在一段时间,即在非国有企业已经基本上实行了市场化就业体制的同时,在国有企业仍然实行的是带有一定计划色彩的就业体制。以是否实行了市场化的就业体制作为区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标准是一种理论上的简化。于是,如何实现“二元”就业体制向市场化就业体制的过渡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二元”就业体制除了影响到劳动力资源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间的配置外(戴园晨、黎汉明,1991;李实,1997),也对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internallabormarket)的运作产生了影响。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考察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效率特征。与西方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不同的是,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赋予了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特有的二层次特征,我们将在本文中重点分析与此相关的一些政策对于经济效率所产生的影响。我们由理论分析最终将得出一些针对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运作的过渡性改革措施,以期提高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运作效率,并逐步向市场化就业体制过渡。本文的一个言下之意是,对于经济体制转轨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渐进”意义上(即以双轨体制作为渐进的经济转轨方式),我们需要进一步回答的是,应采取怎样的方式和措施由转轨时期的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就本文所研究的就业体制而言,我们提出的一些过渡性改革措施旨在以“渐进”的方式完成渐进改革中“二元”就业体制向市场化就业体制的过渡,从而使下一步的就业体制改革具有“渐进中的渐进”的性质。一、由渐进改革内生出的内部劳动力市场二层次特征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是指在企业内部借助于一系列行政体制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的制度。国外有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劳动力资源是在内部劳动力市场上进行配置的,而且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对于整个经济的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Hall,1982;Fileretal.,1996)。对于企业内部劳动力资源配置起到关键作用的制度包括工作的等级制度(hierarchiesofjobs),或者称为工作阶梯(jobladder)制度,与之相对应的是企业内的工作评估(jobevaluation)体系和工资结构。一般而言,职工的能力、努力程度甚至对产出的贡献都是职工的私人信息,企业对于这些信息都不能准确掌握,因此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上的一套行政体制是否对劳动者能够形成足够的激励就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经济绩效。国外研究企业内部行政体制的文献通常认为,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与企业组织共生的,企业组织与市场的边界同时也就决定了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外部劳动力市场的边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两个劳动力市场的边界完全可以由内部人-外部人理论(insider-outsidertheory)加以解释,该理论中所强调的劳动力替换成本(laborturnovercost)本身也构成了市场交易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也可以支持交易费用学派对于企业组织和市场的边界的解释(LindbeckandSnower,1986;1988)。但是,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并不一定以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为必要的前提。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边界是由行政力量决定的,所有经济资源在企业外都是由行政手段(而不是市场机制)配置的。在劳动力市场方面,与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相对称的不是外部劳动力市场,而是一个附属于政府部门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机构。劳动力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完全是由行政手段来完成的,不存在由劳动力价格(工资)调节供求的机制,于是劳动力资源初始配置的效率非常低下。更为关键的是,劳动力资源初始配置的低效率现象又不能通过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再配置)加以纠正。在外部劳动力市场缺位的同时,我们却不难发现,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内部劳动力市场仍然存在。企业内部的工作等级制度(如职务等级工资制、八级工资制)、计件工资和奖励工资制度等,对内部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资源配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一套行政体制与西方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政体制并无本质的差别。改革以后,就业体制已经发生了一些市场化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增量的劳动力逐步开始借助于市场机制进行配置,而存量劳动力中也有一部分开始流动起来。但是在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政府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