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隧道窑的原理与结构.pptx
上传人:骑着****猪猪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X 页数:83 大小:1.5MB 金币:2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四隧道窑的原理与结构.pptx

四隧道窑的原理与结构.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隧道窑/(3)现代隧道窑多为明焰隧道窑。按装烧方式可分为匣钵装烧,棚板装烧,明焰裸烧(露烧),当前的发展方向是明焰裸烧(露烧)、尽量少用窑具。(4)对连为一个整体的窑,按通道(即隧道)的多少可分为单通道及多通道隧道窑。(5)按隧道窑工作温度(烧成带最高温度)可分为低温(<1100℃)、中温(1100~1300℃)、高温(1500~1800℃)及超高温(≥1800℃)四种。现代卫生陶瓷隧道窑的工作温度一般在1100~1300℃,属中温窑炉。分类依据分类依据隧道窑的分带一般隧道窑的工作系统图1-封闭气幕送风;2-搅拌气幕;3-排烟机;4-搅拌气幕送风;5-重油或煤气;6-烧嘴;7-雾化或助燃风机;8-急冷送风;9-送干燥热风;10-热风机;11-冷风机隧道窑的工作系统与热工制度传统明焰隧道窑的工作流程传统隔焰隧道窑现代明焰隧道窑现代明焰窑工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1)采用净化燃料明焰裸装烧成;(2)在烧成带两侧,垂直和水平交错布置多个小功率高速烧嘴,有利于强化窑内传热,均匀窑温和调节烧成曲线;(3)在预热带下部两侧水平交错布置多个小功率高速烧嘴,有利于控制预热带烧成曲线,降低窑内温差。(4)连续进车,一般不设窑门,而是在窑头设二道气幕阻隔1、窑体思考?隧道窑内宽(即两侧窑墙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其有效高宽,有的隧道窑,三带窑宽不相等,一般是烧成带扩大,也有将窑墙作成倾斜的,下宽比上宽大40mm左右,以有利于下部通风、传热。隧道窑的内高,即车台面至窑顶最高点的距离,也有三带不相等的,一般是烧成带加高。隧道窑烧成带内高和内宽加大,有利于降低纵向流速,延长火焰在烧成带停留时间,增大窑顶气流阻力,同时由于烧成带辐射传热的分量较大,增加内高和内宽,可使辐射气层厚度增加,强化了辐射换热,但砌筑较复杂。三)窑墙传统型隧道窑的窑墙通常分三层(或三层以上)综合衬砌;内层为耐火砖(1~2层),它的高温强度好但隔热性能差;中间为保温材料,它的隔热性能好,可减轻窑重量和厚度,但使用温度不高,强度也较低;外层为保护层,一般使用红砖。传统型窑墙厚度大,砌筑工程量大,每平方米面积质量大,因而蓄热多,每次烘窑升温和停窑降温均需要很长时间,浪费能源,这是它的主要弊端。平窑顶的构造有棚板式、吊挂式和平拱顶。1)棚板式棚板式受材料限制窑宽较小,窑温也不能太高,一般多用在窑头窑尾低温部位。2)吊挂式吊挂式窑顶需要钢架和吊钩,金属用量大,但窑宽可不受限制,而且适宜于模块装配式窑,因此在现代隧道窑上用得较广。3)平拱顶它实际上是拱顶窑,只不过是中部拱顶砖加长形成的平拱。因横推力大,只能用于现场砌筑。其分析计算,可参照单心拱顶。(2)拱顶五)窑体膨胀缝与密封构造(1)窑体膨胀缝膨胀缝的宽度与砌筑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冷、热面平均温度及该段窑体的长度有关。膨胀缝的宽度往往是固定的,一般20~30mm。在温度较低的预热带和冷却带,每隔3~4米设一条;而在温度较高的烧成带则每隔2~3米设一条。膨胀缝的砌筑,上下应留成弓字形,内,外层应互相错开成封闭式,以保证窑体的密封性良好。七)隧道窑的冷却系统(1)隧道窑冷却带的传热特点:1)对冷却制度有严格要求,急冷和绶冷有确定的温度范围,已如前述。2)冷却空气不能干扰烧成带;烧成带的燃烧产物也不能流入冷却带,这就对压力制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3)要求均匀冷却。(二)隧道窑上下温差隧道窑因为主流是平流,上下温差是造成烧成质量差,烧成周期长,能耗高的主要原因。一)预热带上下温差产生的原因(1)窑内气体自然对流,造成断面上流速不均,如前所述,最严重的是预热带。在预热带气体是加热介质,上部比下部流速大,流量大,携带热量多,故温度比下部高。(2)窑内断面阻力不均,上部和周围孔隙面积大,特别是拱顶窑,上部阻力小,流过流体多,传过热量也多,故比中、下部温度高。(3)吸热不均:窑顶不动,属稳定态传热,只有散热而不吸收蓄热;窑底制品运动,属不稳定传热,不仅向外散热而且还要升温蓄热,对传统的窑车出烧成带吸收的蓄热可达总热量收入的20%~30%。(4)车下漏入冷风;窑体主要漏风位置:窑车与窑车之间的接缝、窑车与窑墙之间的接缝、砂封槽缝隙均在下部,故下部温度低。二)降低预热带上下温差的途径(1)设置窑头封闭气幕和加强密封,减少冷风的侵入。(2)降低窑的断面高度,以减少相对几何压头和循环气流。这就是发展扁口窑的原因,但窑的内高应能满足单件被烧制品高度的需要。(3)合理码垛,减少窑的阻力,并尽量使窑内断面上的阻力分布均匀,降低预热带最大负压的绝对值。(4)采用绝热良好的轻质窑车,降低窑车的蓄热。但要保证制品烧成时的稳固。(5)窑顶采用平顶以减少窑上部孔隙断面。(6)在预热带设置高速调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