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益乡队社会实践总结华南农业大学暑期三下乡益乡队2014年7月12日至20日,华南农业大学暑期三下乡益乡队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歧石镇览表村开展为期9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志愿支教为主,社会调研、社会宣传为辅。此社会实践活动从筹备到结束历时3个多月,在此过程中,全队队员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使活动顺利成功地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果。活动中,每位队员锻炼自己环境适应力、沟通协调能力的同时也收获了与队友真挚的友情、与学生纯朴的师生情。为了更好的回顾支教、总结经验教训,现对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如下。前期工作:周详的计划、充分的准备为活动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未雨绸缪、撰写计划俗语云“文前多构思,事前多计划,行前多准备”,要想成功地开展一项活动,必须事先对活动进行周到祥致的计划部署。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不例外。本团队的活动计划主要是由华农惠来校友会会长李岱泽同学及其他主要队员撰写,其中李岱泽同学作为校友会会长具有组织策划大型项目活动的经验,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计划是由他组织全部队员集体协商、与当地老师对接沟通、与指导老师深入交谈,参考往年优秀三下乡队伍计划后,斟酌损益、集思广益形成的。方案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也易于队员接受并组织开展。在计划撰写完成后,后期还根据校团委的指示及队伍的实际情况对计划书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一份周密、详细、具体的活动开展计划。组建团队:拹紫荆之芳,报故乡之恩紫荆芬芳的华农培育了我们,使我们在专业知识上学有所成,在个人素质上得到历练提升,落后贫困的惠来养育了我们,使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快乐的成长,无忧的学习。如今,我们将尽自己所能,利用个人所长,通过支教的方式为改变家乡教育现状尽微薄之力;我们将学以致用,利用专业知识,通过调研的方式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总之,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我们将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个人才华尽可能的融入到家乡发展中,为家乡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益乡队是我们的队名,目的是希望自己的行动能有益于家乡孩子的成长。拹紫荆之芳,报故乡之恩,使我们的口号,更是我们的呼唤,是我们活动的真实写照。本团队是在队长李岱泽同学的召集下组建的,队伍中14名同学跨学院、跨年级组队,其中有两部人员,一部分是来自原12级经济学类4班的8位同学,他们来自广东省不同的县市,想利用暑期时间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时代作用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不论生活条件多么艰苦,努力为支持惠来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一部分是来自广东省贫困县之一惠来县的6位同学,他们寒窗苦读十二年终一朝鲤跃龙门,虽然身处异乡,上下求索,但他们心系家乡,不忘故乡的哺育之恩,不忘父老乡亲的生活疾苦,不忘家乡教育的落后。携紫荆之芳,报故乡之恩是他们共同的心声,他们愿意以实际行动,扎根农村,力所能及的为家乡农村教育做实事。本团队也是一支特殊的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它的特殊性在于团队队员基本由学生党员组成,14名队员中有5名学生党员(其中2名正式党员,3名预备党员),另外还有4位入党积极分子,这支队伍可以说得上是一支“红色‘三下乡’团队”,适逢学校党委书记项目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中,推进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为主,校团委也提出了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接受锻炼的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三下乡理念,作为学生党员及积极分子的我们通过参加“拹紫荆之芳,报故乡之恩”社会实践活动,把开展志愿服务真正落到实处。弘扬大学生党员先锋服务精神,积极响应书记项目的号召——推进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因而这支队伍的组建有着深刻的意义。本团队是“双导师”制,有两位导师,陈松泉院长作为我们支教的导师,为我们支教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李宗璋教授作为我们调研的导师,为我们的调研顺利进行提供智力支持。陈松泉老师,现任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作为惠来籍的华农老师,他很关心惠来籍大学生在华农的学习与生活,经常与我们促膝交谈,启发我们树立目标理想,在专业领域做好做强,在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同时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因此,本次支教活动诚邀他成为我们的指导老师。担任副院长的他多年来带领过多支队伍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所获奖项颇多,此次支教他给我们提供丰富经验及专业指导,为我们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李宗璋老师是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的副教授,多年来从事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工作,对学术一丝不苟、对学生和蔼可亲,是一位难得的教授。本次调研邀请她作为我们的指导老师,她很乐意,也很支持我们的工作,给我们调研提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为我们调研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好刀用在刀刃上,合理分工、各尽其才,各施其能有了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