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儿科学》考点:感染性疾病.docx
上传人:努力****振宇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儿科学》考点:感染性疾病.docx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儿科学》考点:感染性疾病.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儿科学》考点:感染性疾病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儿科学》考点:感染性疾病导语:感染性疾病是由于病人在治病期间,由于体质和抵抗病菌能力较差,而被感染其它疾病。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内容吧。第一节发疹性疾病一、麻疹(一)病因: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飞沫传播为主。(二)临床表现:典型麻疹可分为以下四期1.潜伏期:接触后10~14天,最长可4周。2.前驱期:一般为3~4天。特点:①低-中度发热,体温无一定热型;②上呼吸道及眼部炎症引起眼睑水肿、眼泪增多及畏光等;③麻疹粘膜斑(又称Koplik斑)。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出疹时发热更高。皮疹开始见于耳后、颈部,红色斑丘疹。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顺序相同。疹退后皮肤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三)并发症1.呼吸道: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炎最常见。2.心肌炎。3.神经系统: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4.结核病恶化,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四)治疗: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感染。(五)预防:关键是接种麻疹疫苗。1.控制传染源: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至出疹后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检疫3周(重点)。2.切断传播途径:通风消毒,避免与病人接触。3.被动免疫:接触麻疹5天内给予免疫球蛋白。4.主动免疫: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初种年龄为8个月。二、风疹(一)病因:风疹病毒。飞沫传播。(二)临床表现1.潜伏期:14~21天不等。2.前驱期:约半天至两天。低热、呼吸道卡他症状。3.出疹期:斑丘疹,一般历时3天,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三)治疗:对症及支持治疗。(四)预防:隔离期至出疹后5天(重点)。三、幼儿急疹(一)病因:病原体为人类疱疹病毒6型。(二)临床表现:潜伏期大致8~14天,平均10天。多见于6~18个月小儿,发热3~5天,热退后全身出疹,并很快消退。(三)治疗:无特殊治疗。(四)预防:预后良好,注意隔离患儿。四、水痘(一)病因: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高峰发病年龄6-9岁。(二)临床表现:潜伏期10~21天,一般2周左右。典型水痘皮疹特点:①丘疹、新旧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②皮疹分布呈向心性;③粘膜皮疹可出现在口腔、结膜、生殖器等处,易破溃形成溃疡。(三)并发症:皮肤感染最常见,其次为血小板减少,水痘肺炎,心肌炎及脑炎。(四)治疗:保持皮肤清洁,水痘肺炎或免疫低下者用无环鸟苷。(五)预防:隔离病儿至皮疹结痂变干(重点)。五、猩红热(一)病因: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对人类的主要致病菌株。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呼吸道飞沫传播。(二)临床表现:潜伏期1~7天;外科型1~2天。1.前驱期:起病急,发热、体温38~40℃之间。咽痛、咽部及扁桃体充血可见脓性分泌物,草莓舌。2.出疹期:起病12~48小时内出疹,24小时布满全身。全身皮肤在弥漫性充血发红基础上广泛存在密集均匀的红色细小丘疹,压之退色,触之似砂纸感,口周苍白,可见帕氏线。3.恢复期:一般情况良好,体温降至正常。疹退1周后开始脱皮。(三)治疗1.一般疗法:休息,对症处理。2.抗菌疗法:青霉素7~10天,过敏者用红霉素。(四)预防:隔离至痊愈及咽拭子培养阴性(重点)。第二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一、病因:病原为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杆菌,简称痢疾杆菌。我国福氏志贺菌多见。二、发病机制(一)个体反应性:多见于2~7岁儿童。(二)细菌毒素作用:内毒素进入血液,微血管痉挛,缺血缺氧,休克,DIC。三、临床表现和分型(一)潜伏期:多数为1~2天,短者数小时。(二)临床表现:起病急骤,高热可>40℃,反复惊厥,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肠道症状多不明显,甚至无腹痛与腹泻;也有在发热、脓血便2~3天后发展为中毒型。(三)类型:①休克型;②脑型即呼吸衰竭型;③混合型。四、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点)诊断应注意:①夏秋季节,遇到小儿急性高热,一时找不到原因的;②家庭中或密切接触者中有菌痢患者;③发病初期有高热和神经症状,可予灌肠大便检查。(一)热性惊厥:6个月~4岁,体温突然升高时出现惊厥,抽搐时间短,多数仅惊厥1次,一般情况好,无感染中毒症状。(二)流行性乙型脑炎:7~9月份发生,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改变,大便检查正常。五、治疗(一)防止循环衰竭①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②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东莨菪碱、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以改善微循环;③糖皮质激素;④纳洛酮肌注或静注。(二)抗菌治疗:三代头孢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