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_.docx
上传人:sy****29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题研究_.docx

课题研究.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功》说课稿【教学任务分析】一、教材分析教材在复习初中所学的功的定义,做功的两个要素,及在两种特殊情况下计算功的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一般情况下力对物体所做功如何计算”的问题,顺其自然,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教材中的情景图片,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二、学情分析学生初中学过这节,会产生定式迁移,思维固式重叠。公式简单套用。在学习过程中可能缺乏新鲜感,产生求知疲劳,认知欲没有主动性。而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其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但学习比较刻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是做功两个必要因素。2、能从特殊到一般推导出功的一般表达式,并能进行功的计算。3、掌握功的正负的含义,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对做正功或负功。4、理解总功的含义,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二、能力目标1、在功的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在功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思维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体验到物理学研究的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2、通过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热情。【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与应用。二、教学难点正功和负功的含义;合外力做功的计算。【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结合初中的知识,联系生活中实例,让学生参与观察思考,明确做功的不可缺少的二个因素;再通过特殊情景引出一般情景,并通过等效思想,借鉴特殊情况下功的表达式推导出功的一般表达式;从功的一般表达式的深化研究得出功有正、负;从功的正、负引出功是矢量还是标量;同时联系实际生活,通过例题得出几个力做功和它们的合力做功的关系;整个教学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过程还应紧紧围绕着课程目标展开。【教学过程】一、功出示图片,功的含义(贡献、功劳),力学中功的含义?让学生回忆初中功的定义与高中比较,来体现高中知识的严谨性。由定义联系到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而初中计算公式W=FL为生活中特殊情况,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力与位移往往有夹角的,这种一般情况下如何计算?提示学生矢量的分解(F分解为水平方向F1,竖直方向F2.)W=FLcosα提示是否可以分解位移呢?F的方向上位移L1,垂直于F的方向上的位移L2.也可以功的一般表达式W=FLcosα二、功的正负由一般表达式W=FLcosα提示夹角的大小变化,引入cosα的数值正负来看功的正负问题。分力F1与位移L方向相反为阻力(阻力做功为负功)。分力F1与位移L方向一致为动力(动力做功为正功)。三、功的计算让学生再思考生活中力F作用于物体时还有没有其它力的作用?现实生活中会是多个力作用于物体的复杂情况。由此引入总功问题,关于总功计算等于几个力做功的代数和,可以让学生计算合力做功的多少,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计算结果发现总功等于合力所做的功,总结出总功计算的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