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基本功--相关案例.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师基本功--相关案例.doc

教师基本功--相关案例.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热点教育事件(查看相关评论)1.浙江温岭90后女幼师虐童照引众怒。2.湖南老师下跪教育学生引争议被称教育悲哀。3.湖南湘潭湘机中学学生集体焚书事件。4.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学生江晨博国旗下讲话抨击教育制度《美好的自我》5.新闻纪实片《张丽莉》播出在各地受到广泛好评。6.全国范围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7.汶川地震舍己救人的教师群像。8.“李刚”事件。9.“绿领巾”“红校服”事件。10.校车安全。11.国培计划。12.免费营养餐。……二、师德师风评析【案例】是谁造就了“差生”2004年5月21日,新华社记者报道:“安徽宿州二中:投票选差生。孩子怕上学。”报道中提到:亮亮和小般曾是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中学初二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差,他们长时间受到老师的打骂和停课等不公正待遇,心灵的创伤让他们无法留在学校。初二未读完,就放弃了自己应该接受的义务教育。“一想起上学,就好像有一座山从我头上压过来,我感到很恐惧。”谈到上学,亮亮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下来,他转过脸,不愿意让我们看到。其实,他俩并不是宿州二中仅有的两名休学学生,当时,在这个80多人的班里,转学、休学、失学的学生多达18名,绝大部分是成绩差的学生,有7名学生被迫离开学校,另有7人被赶出教室,长达数周、数日不能上课,他们经常被骂为“猪”“人渣”“垃圾”等。这些所谓的“差生”家长,屡屡被老师“劝告”带孩子离开这所安徽省示范中学。【分析】报道中个别老师的做法严重违背了最基本的师德要求,他们为了提高升学率,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讽刺、打击,甚至将他们赶出自己的班级。这是一种“心理惩罚”,属于老师变相体罚的一种。它并不以明显的身体伤害为目的,旨在对学生的心灵造成威慑,使他们不敢违背老师的任何规定。与体罚相比,心理惩罚给少年儿童的心灵造成的伤害更大,使学生处于一种被轻视的无助状态,往往会造成学生自我评价偏低或不正确,因而自暴自弃,有时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种恶劣的教育方式映射出了当今仍存在着的一些错误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引起我们对其存在根源的思考。从教育目的的价值论上看,它体现的是一种精英主义的取向,不是平等主义的取向,精英主义教育追求“卓越”和“优秀”。当然,对教育而言,追求卓越和优秀确有它的内在必要性与合理性。但以卓越和优秀作为教育追求的取向,意味着相当一部分孩子会遭遇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讲,遭遇失败也是一种儿童应有的权利。然而,宿州二中的个别老师是如何处理学生“失败”的呢?他们不是对学生查缺补漏、分类推进,而是偏爱好生,冷落差生,对差生经常讽刺、挖苦,甚至使其停课。在他们的头脑里,学校是专门为那些“优等生”而开设的,似乎只有那些好学生,才是他们真正的学生,全然没有意识到那些所谓的“差生”有些与他们的所作所为有着最直接的因果关系,不去检点自己的行为,反倒把责任往外推,严重地违背了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传统教育所主张的“学而优”的观念,今天仍在教育生活中流行着,人们看重学富五车式的知识积累,而忽视了现代教育中应有的对“人”本身的关注。仍把学习中的主体——学生——看作被教育者、被矫正的对象,将学习中的辅助者——教师——视为教育活动的主宰者。少年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作为不可侵犯的“人”所应享受的一切权利,在校园里,大部分都被削减或抹杀了。正是在这种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宿州二中的个别老师以“主宰者”自居,对学生任意讥讽、责骂甚至停课,不尊重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价值,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人”存在的意义,剥夺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案例】从“一本书的较量”看教师的思维方式英语课上,田老师看见黄某拿着一本课外书,津津有味地看。他走到黄某身边,黄某没有发现。“把书给我好吗?”黄某吃了一惊,条件反射地把书扔进自己的抽屉里,埋着头不动了。田老师又轻声地重复着说:“请把书拿出来。”……“那我就请班主任刘老师来拿吧。”……“好吧,我现在就打电话给你爸爸,请他来拿这本书。”……老师慢慢从包里摸出手机……黄某流着泪,很不情愿地拿出了刚才看的那本美国畅销书<奥兹国的巫师>。这时,老师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分析】为什么这位老师如此与学生较劲呢?因为他的教育理念是管理型、自我中心的,他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单向的。这样的思想必然使他投入这样的“战斗”。学生上课看课外书。这很常见,原因相当复杂,作用也相当复杂,包含着丰富的教育信息。而这件事情反映到田老师手里,就简化到了不能再简化的程度,只剩下了最外表的现象——违反纪律。“违反纪律”解决起来,也仍然可以有多种方法。田老师却认定了只有一种办法——没收。教师非常机械地按照“自我”的习惯思路来执行“管理”,然而,学生不交,这样一来,教师的想法就出现了转折,他的思路重点立刻从“维持纪律”转变成了“维护个人威信”(其实就是“自我”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