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汇总笔记.pdf
上传人:是你****枝呀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届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汇总笔记.pdf

2022届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汇总笔记.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每日一练)2022届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汇总笔记单选题1、图甲所示,用一个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600N的物体,在卷扬机拉力F的作用下,绳子自由端竖直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中的图线所示。已知动滑轮受到的重力为20N,不计绳重和轮与轴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滑轮为参照物,物体是向上运动的B.物体上升的速度是10m/sC.卷扬机拉力F的大小是310ND.卷扬机拉力F的功率是31W答案:C解析:A.以滑轮为参照物,物体与滑轮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提升物体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1s=40cm=0.4m速度为푠0.4m푣===0.2m/s푡2.0s则物体上升的速度11푣=푣=×0.2m/s=0.1m/s物22故B错误;C.卷扬机拉力的大小11퐹=(퐺+퐺)=×(600N+20N)=310N2动2故C正确;D.拉力的功率푊总퐹푠푃===퐹푣=310N×0.2m/s=62W푡푡故D错误。故选C。2、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组装成甲、乙滑轮组,分别将同一重物在相等的时间内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则()A.甲、乙的拉力之比是3:2B.甲、乙绳的自由端速度之比是1:1C.甲、乙拉力的功率之比是3:2D.甲、乙的机械效率之比是1:12答案:D解析:A.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1퐹=(퐺+퐺)푛物动由图知道,n甲=3,n乙=2,所以绳端的拉力分别为1퐹=(퐺+퐺)甲3物动1퐹=(퐺+퐺)乙2物动则甲乙拉力之比1퐹퐺+퐺甲3(物动)2==1퐹乙퐺+퐺32(物动)故A错误;D.不计绳重及摩擦,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相同,由W额=G轮h、W有用=G物h知道,利用滑轮组做푊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则拉力做的总功相同,由휂=有知道,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即甲、乙的机푊总械效率之比η甲:η乙=1:1故D正确;B.将同一重物在相等的时间内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提升物体的速度相同,由于n甲=3,n乙=2,所以,甲、乙绳的自由端速度分别为v甲=3vv乙=2v所以,甲、乙绳的自由端速度之比3푣甲3푣3==푣乙2푣2故B错误;푊퐹푠C.由于F甲∶F乙=3∶2,由푃===퐹푣知道,甲、乙拉力的功率之比푡푡푃甲퐹甲푣甲231==×=푃乙퐹乙푣乙321故C错误。故选D。3、我国古代记录传统手工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一种捣谷用的舂。如图所示,是小华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体验中国传统农耕“舂稻谷”的示意图,小华感觉力量不够,用起来比较困难,则她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小华将脚向前移动B.将支点向靠近小华的方向移动C.将放稻谷的容器向远离支点方向移动D.小华适当负重再操作舂捣谷答案:D解析:A.小华若将脚向前移动,动力臂会更短,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会更大,小华会更费力,故A不符合题意;B.若将支点向靠近小华的方向移动,动力臂更短,而阻力臂更长,动力会更大,小华更费劲,故B不符合题4意;C.若将放稻谷的容器向远离支点的方向移动,阻力臂更大,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需要的动力将更大,小华更费劲,故C不符合题意;D.小华适当负重,相当于增加了自身重力,而重力的方向和小华施加动力的方向一致,小华可以利用自身重力对杠杆施加动力,这样会省劲一点,故D符合题意。故选D。4、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一个重为210N的物体,绳子自由端的拉力퐹=100N。5s内物体被匀速提升2m。不可忽略绳重和机械部件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0%B.动滑轮重力大小为90N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0.67mD.提升物体的过程中,拉力F功率为40W答案:A解析: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푊有퐺ℎ퐺ℎ퐺210N휂=×100%=×100%=×100%=×100%=×100%=70%푊总퐹푠퐹푛ℎ푛퐹3×100N故A选项正确;B.动滑轮重力大小퐺动=3퐹−퐺物=3×100N-210N=90N5因为不可忽略绳重和机械部件间的摩擦,故动滑轮重力大小一定不是90N,故B选项错误;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重物移动距离的3倍,为6m,故C选项错误;D.提升物体的过程中,拉力F功率为W퐹푆2m푃===퐹푣=100N×3×=120W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