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附:山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情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从2011年以制定教学标准、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切入点,酝酿筹划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到2012年3月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省部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协议,设立全国第一个以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为主题的试验区开始起步;到2012年12月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再到2013年省委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确定为省委常委重大调研课题,省政府发布《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3〕126号)及系列配套文件。我省抓住关键环节,破解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融合发展。迄今,出台45项政策文件、建立28项制度,涵盖招生考试、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财政保证机制,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及办学机制等,在省级层面基本形成全方位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体系。现将鲁政办字〔2013〕126号文件出台以来取得的最新成果如下:一、关于招生考试(一)春季高考首增技能测试,本科计划连续翻番。进一步打破职业教育向上不能贯通的体制“天花板”,改变职业教育仅局限在专科以下层次的局面,不断完善春季招生考试制度,先后印发《山东省春季高考“知识+技能”考试工作实施方案》、《山东省2014年春季高考工作实施意见》,对2014年春季高考作出安排。从去年的15个专业增加到了18个专业类别、38个专业类目;首次增加专业技能实操考试,分值230分,占总分的31%;“知识”部分的考试科目及分值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80分、专业知识200分。调整高等院校生源计划,进一步增加并单列春季高考本科招生计划,2014年增加到10460人,在2013年已经翻了一番达到5230人的基础上再次翻番。据初步统计,2014年春季高考考生报名达到99699人,比2013年增加37853人,增幅61%。(二)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招生试点规模进一步扩大。以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为取向,12月31日,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2013年8所中职学校、11所高职学校和12所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3+4”、“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录取线分别超过普通高中录取线和二本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院校范围和专业覆盖面,今年新增试点本科学校9所、高职学校6所、中职学校9所,本科专业点数由2013年的22个扩大到50个左右。为确保衔接效果,今年不再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对接,而是公布设点学校、由学校按照确定的原则自愿对接申报、省教育厅批复的方式进行。同时,还确定从2014年起利用3年时间遴选200个本科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形成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能力,推进本科学校分类建设、融入人才成长“立交桥”,接收职业院校学生读书。还下发《关于做好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转段考核测试工作的意见》,对“3+4”“3+2”转段考核测试,坚持过程考核与综合测试相结合。过程考核强化对学生中职或高职学习期间日常表现、学习成绩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情况的考核和评价,过程考核情况作为能否转段的重要依据;综合测试突出对本科段人才培养所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经综合测试合格的学生转入本科段学习。其中,过程考核合格的学生三年在校期间参加全国及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绩优异的(获国家级三等奖及以上、省级一等奖),转段时可以免于综合测试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的测试。二、关于人才培养(一)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应用型本科、高职、中职相衔接的课程体系。12月10日,下发《关于做好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的通知》,对全省“3+2”“3+4”贯通培养方案提出指导意见,要求试点学校以能力增进为主线科学规划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对不同学段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建立应用型本科、高职、中职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目前各学校已经制定贯通培养方案,下一步将转入课程开发阶段。作为全国首例,按照每个专业100万元,财政总计投入2200万元支持首批试点学校与专业,目前已完成22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二)“行家”指导职业教育专业建设。12月2日至31日,分别联合省旅游局、财政厅、商务厅、交通运输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卫生厅下发鲁教职字〔2013〕36号、40号、41号、43号、44号、45号文件,成立了由行业企业名家、职教名师为主体组成的山东省旅游、财经、商业、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