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美学”.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艺术美学”.doc

浅谈“艺术美学”.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艺术美学”摘要:“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有30年的发展历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学科”。然而,笔者认为传统的“文艺美学”教程存在难以服众的悖论,也起不到激发学生想象力,推动学生创造力的功能。大量枯燥无味、累赘拗口的抽象概念扼杀了学生的五彩斑斓的思维意识,最终导致学生无法自主审美。用“艺术美学”这个词可以更好地代替“文艺美学”,此外文章还表达了笔者对当下一些审美观点的批驳。关键词:文艺美学;艺术美学;谬论;鉴赏;个性化,不确定性,精神性;暴力美学;战争艺术什么是艺术美学?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文艺美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学科观点,具有文艺学和美学的双重特色。实际上,“文艺美学”这个名字本身就存在争议。因为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四版《文学理论教程》中,第一章开篇就有这样一句话:“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文艺学”这个词是建国后从俄文中翻译过来的,应理解为“有关文学这门艺术的学科”。由此看来,文艺美学应该是研究文学审美的学科。然而事实是,“文艺美学”这门学科是“研究艺术与艺术活动的审美审美特性和独特的美学规律的学科”(周来祥《文学艺术的审美特性和美学规律》),研究对象十分宽泛。所以说,当初就不应该提出“文艺美学”这样一个让人困惑的概念,叫做“艺术美学”甚至“艺学”也许更好些。如果叫做“文艺美学”,那就应该把研究范围控制在文学这一门艺术内。这样的话,概念更加清楚,理解起来也不会有争议。接下来的文章中,笔者会用“艺术美学”替代“文艺美学”这个概念,以明晰读者的思路,让大家知道研究对象是包含文学在内的各种艺术(即文学、音乐、舞蹈、雕塑、绘画、戏剧、电影、建筑等八大艺术)。艺术美学,是艺术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艺术学,是研究艺术及其规律的学科。而美学,则是把美的本质及其意义作为研究主题的学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艺术美学的定义:“艺术美学是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引自百度百科“美学”概念)“艺术美学”这个词可以用概念性的词语来定义,但“艺术美”是无法定义的,尤其是“美”这个字,人们无法诠释出一个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概念。中国学者唐震在其新著《接受与选择》中指出:美的本质就是自由自在地劳动。美是表达劳动的自由自在性的事物,理解美的本质的关键在于理解创造美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笔者不认同上述观点,因为自然之美是无法用“劳动”解释的。简单说,“美”是能给人带来精神享受的一种感知属性。离开人类,“美”字无从说起。世界是一个客观存在,是人类给它划分出美和丑的区别,在人类能够审美之前,是没有“美”这种说法的。二、艺术美的特点及艺术美学的作用(一)艺术美的特点1、艺术美具有“精神打动性”。艺术之美在于能让人产生震动喜悦,获得一定的精神享受,并在精神享受的基础上,提高审美水平,得到审美经验,甚至得以净化心灵。艺术美是微妙而富于韵味的,能让人们的精神领域获得营养和滋润。2、艺术美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每个人对于“美”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同一个雕塑,有人觉得外表很美,有人觉得外表一般。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美”的诠释也不同。正是因为人们对“美”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所以整个人类社会各种艺术不断发展成熟。如果所有人都思想“统一”,对“美”的理解也单一不二,那所有艺术必然是从前艺术的“复制品”,没有丝毫价值。对于“美”有万千定义,正是“美”的最大魅力之所在。3、艺术美具有发展变化性。无论是大众对“美”的解构,还是个人对同一件艺术的审美感觉变化,都显示了艺术美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艺术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对艺术的美的感觉也在微妙地变化。(二)艺术美学的作用艺术美学能培养学生以理性的思维方法分析和把握艺术活动和艺术现象,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促动艺术人格修炼及艺术化生存。(引自《文艺美学提纲》)艺术美学能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提高人生境界,让人们从各种艺术中发现普遍规律。此外,通过对不同美学理论的研究学习,人们会产生一定的学术意识和科研能力。对前人观点的质疑和批判,是推动艺术美学向前发展的的根源。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盛行一种理性主义美学,以“思辨性”和“明晰性”为美的标志。但在当代社会,这种观点显然不能说服大众,因为“朦胧”被很多人视为美的表现。三、艺术美学中“谬论”——残缺美,悲剧美,暴力美学等,兼谈如何审美本篇文章的观点是,“美”是能给人带来精神享受的一种感知属性,它给人以和谐流畅的感觉。在这种定义下,笔者认为所谓的“残缺美”“悲剧美”“暴力美学”“战争艺术”等观念无不具有荒诞性。残缺美日本学者青冈卓行有一篇文章,叫《米洛斯的维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