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岩土基础第一节岩石的分类岩浆岩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1)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致相等。多见于深成侵入岩中。(2)不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其粒度大小依次渐变。(3)斑状结构及似斑状结构:岩石由两类大小截然不同的矿物颗粒组成,大的称斑晶,小的称基质。3、矿物的自形程度(是指岩石中矿物颗粒外形发育的完善程度)(1)自形结构:岩石主要由晶面完整的矿物晶粒组成,这种结构是在良好的空间和时间条件下形成,但比较少见。(2)半自形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晶粒,部分晶面发育完整,另一部分发育不完整,而呈不规则状,称为半自形晶。(3)他形结构:岩石主要由不规则的矿物(见不到完整晶面)晶粒组成。4、矿物间相互关系,根据组成岩石颗粒间的相互关系,可划分多种结构类型,但肉眼下常见有两种:(1)文象结构:石英晶体呈尖棱状或象形文字状,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晶体中。多见于伟晶岩及部分花岗岩中。(2)条纹结构:长石与斜长石呈有规律地交生所致。这种长石称条纹长石。岩浆岩的构造图1-2条带状构造图1-4杏仁构造常见几种岩浆岩简介玄武岩分布最广泛的火成岩,主要由斜长石和辉石组成,呈暗灰色至黑色,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具气孔和杏仁构造,力学强度高,良好的建筑材料花岗斑岩是成分相当于花岗岩的浅成岩。基质一般为细—微粒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是碱性长石和石英,有时可见黑云母、角闪石等,基质成分与斑晶相同。安山岩、粗面岩及玄武岩均为喷出岩,且岩性上为过渡关系,它们的区分主要看斑晶的成分。斑晶主要为橄榄石或伊丁石和长板状基性斜长石,岩石色深,可定为玄武岩;斑晶主要为角闪石或黑云母和宽板状中性斜长石,可定为安山岩;斑晶主要为碱性长石(透长石或正长石等),岩石色浅可定名粗面岩。沉积岩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构造1、层理构造---成层性两种类型:(1)平行层理(2)交错层理2、递变层理3、波痕与泥裂、层面上的构造5、结核结核是指在成分、结构、颜色等与围岩有显著差异的矿物集合体。结核的形态常为球状、扁球状、透镜状或不规则状等;结核的大小不一,小者几毫米,大者可达几十厘米;结核的成分有碳酸盐质、硅质、锰质、铁质和黄铁矿等。6、缝合线缝合线是指在垂直沉积岩层理的断面上,呈不规则的齿状接缝。它很象动物头盖骨的接合缝。缝合线呈波状起伏,高度有时可达十余厘米以上。常见沉积岩简介2、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是火山爆发所形成的各种火山碎屑物质,经堆(沉)积后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凝灰岩:由70%以上粒级<2mm的火山碎屑物组成,具凝灰结构、块状构造。颜色浅而多变,疏松多孔,有粗糙感。火山碎屑成分多为玻屑,晶屑次之,岩屑较少见。由于粒度细小,常堆积在距火山口较远,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火山碎屑岩。火山角砾岩:由>50%的粒径2-64mm的火山角砾组成的岩石。具火山角砾结构,斑杂或块状构造。火山角砾棱角明显,分选差,粒度变化大。火山角砾成分主要是熔岩碎块,也有晶屑、玻屑等。一般分布在火山口附近,常与集块岩共生。火山集块岩:主要由>50%的粒径>64mm的火山碎屑组成。具集块结构、斑杂构造。火山碎屑主要为岩屑,填隙物为细粒的岩屑、晶屑和玻屑。分选差,不具层理。一般多绕火山口分布,是寻找古火山或火山口的重要标志。3、碳酸盐岩类石灰岩:岩石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常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等;颜色多样,有白色、灰色、黑色等;滴稀冷盐酸剧烈气泡。白云岩:岩石主要由白云石组成,但常混有方解石、粘土矿物等;颜色多呈浅灰色、浅黄色等;滴稀冷盐酸不起泡,粉末缓慢起泡。泥灰岩泥灰岩:是石灰岩和泥质岩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其中方解石含量在75%—50%,粘土矿物25%—50%;颜色多呈浅灰、浅黄、浅红、紫红等;泥晶—粉晶结构;加稀盐酸强烈起泡,反应后表面出现一层黄色泥质薄膜。硅质岩:硅质岩是指由化学作用、生物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形成的富含SiO2(70%—90%)的岩石。变质岩1、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特征矿物:红柱石、蓝晶石、硅绞石、硅灰石等。岩浆岩、沉积岩中的矿物: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白云母、黑云母等2、变质岩的结构变晶结构---原岩在固体状态条件下发生重结晶形成的结构。变余结构---从早先岩石中保留的结构。3、变质岩的构造变成构造---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构造。有:片理构造、片麻构造、板状构造、斑点构造、块状构造。变余构造---变质岩中残留原岩的构造。如变余层理构造,变余气孔构等。4、变质作用类型按引起岩石的地质条件和主导因素,变质作用分四种:(1)接触变质作用:发生在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是由于温度升高及来自岩浆的化学活动组成的作用。(2)区域变质作用:高温、高压等因素联合作用于一个广大地区范围。(3)混合岩化作用:区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