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它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面积710平方公里,其中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新加坡风光绮丽,终年常绿,岛上花园遍布,绿树成荫,素以整洁和美丽著称。全国耕地无几,人口多居住在城市,因此被称为“城市国家”。一、政府的作用(1)维稳。一是通过对选举程序的规划和设计,对传媒的软控制,对法院、城市建设与生活保障基金的控制权,大选前向选民分发部分财政盈余等措施,确保一直由人民行动党一党执政。二是通过建立中央公积金,成立组屋局负责兴建居民住宅,设立工会负责协调劳资政三方关系,对医疗、教育和住房进行大量津贴等,确保社会稳定。全新加坡有84%的人居住在政府兴建的、受津贴的公共住屋内。三是通过组建人民协会、公民咨询委员会、民众俱乐部(联络所)和居民委员会,健全基层网络组织,沟通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意念,力促社会和谐。(2)调控经济。一是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制定、调整经济政策和策略。在1980年以前,采取“追随排头雁”策略,实行进口替代政策,大力发展以纺织、服装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实行出口导向政策,着力调整经济结构,重点发展造(修)船、炼油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设计、信息、电脑等技术密集型产业,金融、贸易、通讯、会展、旅游等服务业;本世纪以来,采取“政府作为风险投资家”策略,大量投资海外,不断拓展国际经济发展的空间。二是顺应时代要求,制定“产业21世纪计划”。其目标是要把新加坡建设成为一个富有活力与稳定的知识型产业枢纽,并提出三大经济发展战略:①高科技战略——重点发展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知识密集型经济,打造新的新加坡。②中国战略——把同中国的经济合作定位为继美国市场、电子产业、周边国家市场后的经济发展的第四个引擎,号召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③扩大腹地战略——将七小时飞行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视为通商及经济发展的腹地,并积极推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三是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提出八大战略。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网络,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经济增长的双引擎,加强外部经济,发展世界级的本地公司,加强本地企业的根基,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为主要竞争力,利用科技和创新能力为竞争方法,善用资源和协助商业发展。(3)建立垄断企业。采取政府投资在不同领域设立不同的政府企业,对新加坡的经济进行渗透和控制。在自然垄断领域,为防止垄断利润落入私人垄断者手中,设立新加坡电信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新加坡石油化工公司、新加坡海皇轮船公司对电信、航运、炼油、造船等行业进行垄断经营。在公益品领域,设立新加坡保健公司、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提供公益品。在公共品领域,设立新加坡公用事业局、新加坡国家公园等提供公共服务。在经济调控领域,设立邮政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新加坡出口信贷保险公司、中央公积金局等保障国家战略利益、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促进经济发展与升级。2、对外开放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新加坡经济发展成为世界奇迹,得益于始终坚持对外开放。(1)引外资。1965-1993年,新加坡是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1960-1970年,制造业中外国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26.4%,1970-1980年23.9%。1986年,外资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为82.4%。(2)引外智。设立奖学金制度,从世界各地特别是马来西亚、中国招收具有潜力的学生到新加坡读大学,并规定这些学生毕业后必须留在新加坡工作6年。据统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十年间,外籍人士对新加坡GDP增长的贡献度高达41%,其中的37%来自有专业技术的白领阶层3、教育培训在新加坡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通过教育培训对人力资本汰旧换新和持续积累,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1)教育。一是高投入,保证教育发展之需。近些年来,新加坡每年的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都在3.6%以上。二是实施精英教育体制。新加坡的教育分为小学、中学、专科、大学等阶段,学生小学会考后,根据成绩分别接受普通、特选和快捷课程的初中教育;初中毕业后,参加水准考试,根据成绩分别进入初级学院、高级中学、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等接受教育;初级学院、高级中学和理工学院的学生经过会考后进入大学学习。三是注重硬件和软件建设。一方面重视各类学校教学设施的完善和教学设备提升,另一方面非常注意教师待遇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教授的薪金高于欧美国家。(2)培训。一是在投入主体上,政府、雇主“两条腿”走路。二是政府设立技能发展基金,为专业工人提供普通培训,对雇员参加培训的雇主给予最高可达培训费用90%的补贴。据统计,1979-2004年期间,政府从技能发展基金中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