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文言文古代官职变动分类分类总结常见文言词语:和官职有关的:一、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拜:授予官职。如: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元史。贾鲁传》除:任命,授职。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升:升官。擢:在原官上提拔。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二、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三、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四、表降低官职的词语。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贬: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放: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左迁: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贬:降职。出:京官外调。五、表调动官职的词语。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六、表兼代官职的词语。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领:兼任。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8、表示“执掌、主持”的:知、行、主、典、当和疾病死亡有关的常见词语和性格品行有关的常见词语和皇帝有关的常见词语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来言:“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帝为改敕赐之。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武还,诉于帝。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也?”佐以来对。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及报命,奖谕甚至。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言:“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已命。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从之。来居官廉,练达政事。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逮下狱,当徙。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明年改左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渡河,闻寇退,乃引还。景泰元年,贵州苗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璡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贼平,班师。诏留来、珤镇抚。寻命来兼巡抚贵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从之。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明年,事平。召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来归。成化六年卒于家。(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