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观潮1.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6.5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观潮1.ppt

八年级语文观潮1.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背景简介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雷霆(tínɡ)杨诚斋(zhāi)艨艟(ménɡchōnɡ)如履平地(lǚ)倏尔(shū)一舸无迹(ɡě)善泅(qiú)僦赁(jiùlìn)罗绮(qǐ)鲸波(jīnɡ)译一译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从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为最盛。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啊。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几百艘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乘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看不见了.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崩了一样。(一会儿)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影,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溯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出没,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而旗尾一点儿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江岸上下十几里间,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车马堵塞了道路,各种东西都比平时贵了几倍,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2、研读赏析:第一节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海潮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角度有怎样的变化?第二段作者是怎样描写水军演习的精彩画面的?3、赏析结构: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场面宏大,观潮者人涌如潮,但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试分析作者安排的有什么特点。4、比较阅读:分析下列宋词描写的内容与本文有什么联系,并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古诗中描写海潮的诗句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潘阆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