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药物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凡药三分毒”毒在肝,毒在肾,生殖系统,血液系统毒在神经系统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一.药物性神经损伤发生的因素(一)机体因素1.年龄儿童B-B-B未发育完全老年人神经元细胞数减少2.遗传先天性P450酶缺乏,细胞色素酶功能↓.某些药物降解酶功能↓.如苯妥英钠在羟化酶↓者排解延迟到30–40h;300mg/日即可中毒.3.血脑屏障、年龄、外伤、感染、肿瘤破坏时,平时不易进入的药物可以进入.(二)药物原因1.药物纯度决定,没有杂质的药物不易进入CNS,但有杂质即进入CNS.如青霉素、卡马西平.2.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决定.如乙炔酮类药,脂溶性药物等均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有些药物本性即是嗜神经性,例如顺珀—抗肿瘤药物.3.给药途径与剂量例如青霉素不能鞘内,仅能静滴;两性霉素可以鞘内,但与剂量密切相关.Baclofen适量降低肌张力,大量则截瘫,重则昏迷;安定剂小量镇静,大量安眠.二.药物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一)药物性脑病与脊髓病1.脑白质脑病临床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进展性精神障碍,意识、智能障碍和运动障碍.病程有急性、亚急性.引起脑白质脑病的药物:A.抗肿瘤药①顺珀:该药金属珀分子非特殊地结合肿瘤组织,但也结合组织中,包括CNS.当与长春碱、博来霉素(paramycin)联合应用时发生率更高.(b)阿糖孢苷:可出现偏瘫和视神经功能障碍.氟尿密定:当与左旋米唑合用时患病↑(c)甲氨蝶呤:鞍内注射产生蛛网膜炎、脊髓炎和脑病.Sasazaki(1992)报告83例静脉注射后,4例发生脑白质脑病.低剂量注射可引起慢性或多灶性白质脑病.B.驱虫药:左旋咪唑用于驱虫,亦作为免疫激活剂与抗肿瘤药合用.临床表现为肌痈,意识模糊、震颤、抽搐等.易被误诊为“脑炎”.头颅MRI可见脑白质异常信号.国内并不少见.2.预防接种后脑脊髓炎疫苗有狂犬疫苗、百破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以及风疹、水痘疫苗等.3.继发于药物性其他病的脑病药物性肝性脑病药物性低血糖性脑病药物性低钠性脑病等(二)药物诱导的脑病综合征1.Reye综合征:临床特殊为频繁恶心呕吐,数小时内出现意识障碍、抽搐、去皮层或去大脑强直,直至死亡.实验室检查可见肝、肾功能异常,凝血酶元时间延长,血氨↑.病理:脑水肿主要由急性肝、肾脂肪变性引起.常见于儿童.常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由阿斯匹林、水杨酸钠、狂犬疫苗接种,亦有报道由口服四环素引起.防治:儿童、幼儿少用或不用Aspirin及水杨酸制剂;有病毒感染时不作预防接种.尽早血透有可能治疗.但死亡率极高(三)药物性痫性发作引起痫性发作的可能机制1.癫痫患者,药物选择错误,致使抗癫痫药物诱发癫痫.例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药物诱发失神发作和肌阵挛型癫痫.2.引起癫痫发作的药物有:A.中枢神经兴奋剂咖啡因、可卡因、茶碱、麻黄素、士的宁等.在可卡因成瘾的人群中,约20%有癫痫发作.儿童的哮喘病者,使用茶碱可发生癫痫或持续状.氯脂醒B.抗精神药物几乎所有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癫痫发作,发生率约占1%.①锂剂②氯氮平,美国(1991年)总结,服药者约2.8%发生癫痫.大剂量者4.4%,中剂量者2.7%.小剂量者1%.61.5%的服药者脑电图异常.③吩噻嗪类药物一般治疗剂量者癫痫发生率为9%.小剂量者为0.5%.C.抗抑郁药:很少发生率癫痫,一般为0.1%.其中三环类抗抑郁药较高,达4%.丙咪嗪约为0.3%~0.6%.D.抗微生物药①抗结核药异胭肼发生癫痫1%~3%.②抗菌素β-内酰胺药物,青霉素类药物,如青霉素发生率0.3%.氨芐,羧芐青霉素均有致痫性.头孢唑林是一种强致痫剂.(四)药物性脑血管病1.药物性脉管炎:①高浓度药物静滴引起.如青霉素、6-氨基已酸.②麦角类药物,麦角新碱、溴隐亭、麦角咖啡因③抗痛风药物,如别嘌呤醇2.药物滥用性脑血管病①海洛英药物注射后6~24小时即可发生脑梗死.②苯丙胺类与海洛英不同,这类药易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发生的原因可能与该药引起中小血管内皮炎性反应有关.③麻黄碱另一类成瘾剂.少数发生脑梗死,亦可发生脑出血.3.避孕药与脑血管病口服避孕药发生脑梗塞的比率约为0.1%相对危险率较不服避孕药者升高26倍.下列情况增高明显:①吸烟②高血压③偏头痛(五).药物性运动障碍1.药物性静坐不能A.可引起的药物:①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氟奋乃静、氟哌丁醇、三氟拉嗪、奋乃静、美索达嗪等②抗抑郁药:丙咪嗪、氟西丁、舍曲林、曲唑哃③抗狂躁药:锂制剂④抗焦虑药:丁螺环酮、安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