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案例.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学生创业案例.doc

大学生创业案例.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陈文彬:申请基金开粥店“我刚从北京加盟店总部学习回来。”电话另一端的陈文彬信心十足,“希望粥店8月10日能够开张。”陈文彬是福州大学阳光学院工商管理系2005届毕业生。7月8日,他成为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第一个获得毕业生创业基金的人。根据他的创业计划,他将在家乡泉州开一家加盟特色粥店。最近他都在筹备开店事宜:选址、装修、职员培训、申请执照……福州大学阳光学院去年设立了毕业生创业基金,每年从学院学费收入中提取100万元人民币,用以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今年3月,学院出台基金管理办法,原则上每年扶持10个创业项目,每个项目最高可获10万元创业基金的资助,基金不计取利息,毕业生所借款项4年内还清。在今年毕业的学生中有4人向学院提出申请,只有陈文彬的创业项目通过了审核,获得3.5万元的资助。他的创业举动,成为一同走出校门毕业生的亮点。2、林思近:5年老板不白当“我正筹划在福州成立一家正品折扣连锁书店,迎接新挑战!”林思近,这个已在商海奋斗5年的年轻人又有了新的创业目标。2000年从福建师大毕业后他没有像大多同学那样找份稳定的工作进企事业单位。他回到家乡漳州,与人合伙承包了一家百货站,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老板一当就是5年。“我是个不喜欢太多约束的人,国有企事业单位不适合我。”林思近谈起创业的初衷,“而当时家乡的百货站正好处在改制期,这给了我自主创业的机遇。”经过痛苦的磨合期,他很快适应了商海的风浪。“跟当时相比,现在信息渠道先进了很多,我的新想法就是从网络上得到启发的。”林思近说起自己的新计划很有信心,“而且社会对自主创业的关注扶持度也在提高。我已申请了一项创业基金。”3、张伟武:创业要扬长避短2004年从厦大计算机本科毕业的张伟武成为该系第一个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张伟武,男,22岁,兰州人,2000年考入厦大计算机系,2004年4月,他在厦门独资创办了国内第一家为IT市场专营提供软件服务的公司——锐业软服。此后不久,他聘任德国商会首席信息长官绍英先生,前往北京开设国际业务分理机构。目前,锐业软服已经成功与德国几家大软件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运营状况顺利。张伟武早在上大一、大二时就小试过创业,那时成立的是一家设计工作室,专门做委托设计出版物。但是从大二那年起,他才真正有了创业的念头,不过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一直等到大四,他才注册成立自己的公司。他认为真正创业成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很多人眼里,要进行一番创业,非得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行。但张伟武觉得各行各业所需要的素质都不一样,“创业者要扬长避短,善于利用资源,做自己条件适合的行业。”胡玉昭20:10:08案例一:张先生90年代初大学生念大学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我每个周末回家都要为一毛钱车费绞尽脑汁。穷极了的时候甚至还在脑袋里盘算,想要说服室友出资合买一台彩色打印机---印钱!吓得几个室友天天来给我洗脑子,你想进提篮桥啊!1991年,上海掀起了投资股票认购证的狂潮,那会儿的学生每天还在做诗写小说,很多都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我虽然学的是文科,但是恰巧比大家早一步开始潜心研究投资理财,于是劝了自己的父母,把家中仅有的3000元存款变成了100张股票认购证。结果100张认购证中收益最低的一张是5000元,一夜之间,我们有了50万家产。后来,我曾经邀请了当年的室友去苏州游玩,并且送给每人一块价值千元的手表---要不是他们当年的诚心规劝,我早就进监狱了。案例二:谢先生90年代初大学生现在我们聚会的时候,还时常提起当年寝室里那哥们的生财之道,他当年学的是考古,于是有一天想到了要制作石膏观音去买卖的生财之道。做一个观音像的成本是2分钱,但成品却可以卖到3毛钱,不过一开始并没销路,因为做出的观音像不是彩色的,于是他专门找到了美术系的哥们为观音像着色,可是朋友告诉他:叫我帮忙没问题,可我没钱买颜料啊。多亏学生会主席是他大哥,他便打起了借用学生会颜料的主意,而且心思极细---每次去办公室倒颜料只倒半瓶,再用水把瓶子装满……转眼几年过去,昔日同学相见,这哥们早已成了身价千万的有钱人。他把一批朝向不好的房子买下来,切割成四五个小房型出租,然后再申请按揭,用房租还债,到现在,所有的房子都已经落到了他口袋。上次同学聚会,他还笑着说:其实,这和我当年只倒半瓶颜料的道理是相通的。案例三:和同学20年后再聚首,发现凡是后来挣大钱的,当年在学校里都是行事很另类的,比如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个上了福布斯榜的×××。他那时发现学校团委办公室里有一批过期的校刊,若是换作别人,顶多想到去废品回收站卖了换钱买冰棍,他倒好,抱着杂志到兄弟学校去推销---文学杂志上没有日期,人家并不知已过期,经过一番口头包装,居然全都卖了出去。他用这笔钱买了一辆自行车,在那个根本没有拉赞助一说的年代里,居然成功地说服了一家企业得到了他们提供的一笔资金,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