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 江 广 播 电 视 大 财务案例分析作业(新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浙 江 广 播 电 视 大 财务案例分析作业(新版).doc

浙江广播电视大财务案例分析作业(新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会计学专业(开放本科)《财务案例分析》作业一一、单项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1.在教材案例1中,五粮液的实际理财目标是什么?有何依据?五粮液的实际理财目标是通过哪些理财行为实现的?答:(书本1。)1、实际理财目标是实现相关人利益最大化。2、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宜宾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实际控制人为五粮液集团,五粮液自上市后一直维持了较高的利润水平,无论在白酒行业还是在所有公开上市的公司中,五粮液都属于“绩优股”,五粮液集团为上市公司所作的牺牲不可谓不大,那么五粮液集团通过发起设立五粮液上市公司所得到的回报究竟有哪些呢?一般,上市公司股东最常见的回报就是两种:(1)经由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所获得回报;(2)股东所持股票市场价格上涨的升值。(1)五粮液集团从以上的股利分配方案中所能得到的实际利益为零。因为五粮液的国家股东是宜宾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所有股利都应该支付给国资局。(2)那继续看第二种回报方式:股东所持股票市场价格上涨引起股票的升值。作为第一大股东,五粮液集团是国家股东,股票是不参与市场流通的,因此不存在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升值。对于五粮液集团来说,设立五粮液股份公司,将集团最具市场号召力的“五粮液”品牌注入上市公司,并塑造了一个利润不断成长的绩优股形象,而没有相应的回报是显然不符合逻辑的。一些笔者通过查阅五粮液的各种公开文告,整理出了若干五粮液和集团公司之间的现金往来类型:(1)股利分派。这是一种利益均沾型,大小股东都能获益。对五粮液集团而言,上市5年,只进行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金股利分配。(2)商标和标识使用费等。五粮液股份公司自上市起,每年向集团公司缴纳不菲的商标和标识使用费。将上市公司的利益向集团单边输出。(3)服务费及设备使用费等。五粮液上市公司上市时,只是将主要经营性资产及供销公司划入上市公司,其余所有服务都要由集团公司提供。(4)资产往来。即公司改制上市后,集团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将手中的各项实物资产陆陆续续地卖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通常支付的都是现金。这一所谓的贡献或牺牲在很多事后的证据都表明,受伤的通常都是上市公司。(5)产品往来。这类往来在利益偏向上很难界定,因为集团公司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的往来,将利润注入上市公司,也可能通过这种方式将现金转移到集团公司。(6)往来款(7)委托集团公司技改部进行技术改造。6年间共向集团公司技改部支付或预付现金335371万元。(8)通过与集团公司合作设立子公司,尽管该子公司仍然由五粮液控制,但让然存在向集团公司专一资金控制权和使用权的可能。五粮液与五粮液集团1998年上市至2003年会计年度结束,五粮液共向集团支付了97.17亿元,平均每年超过16亿元,远远超过五粮液上市以来累计实现的净利润41亿元及累计从资本市场募集的现金18.1亿元,尽管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正常活动所必需发生的,且不存在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现象,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相当一部分对中小股东是不公平的。综上,可以看出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侵占上市公司利益,将上市公司的现金或其他有效资源转移到大股东手中,通过各种努力,提高上市公司业绩,上市公司业绩高,可以提高再融资的效率,同时,也不会成为监管部门及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从而形成所谓“上市公司有业绩,大股东有现金”的“双赢”局面。2.从教材案例1出发,阐述中国上市公司的理财目标应当是什么?答:(书本2。)剩余索取权价值最大化。企业剩余索取权是指对企业总收入扣除所有的固定合约支付后的剩余额的要求权。将剩余索取权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因为:第一,作为企业剩余索取方,其风险必然是最高的,它必然要求在所有的投资主体中享有最高的收益,剩余索取权最大化符合财务管理的风险报酬理念。第二,企业剩余索取权作为所有权的体现,一般应当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也就是说掌握企业剩余索取权的一方必然掌握有对重大经营和财务事项的最终决策权。根据“经济人”的假设,设关于索取权的一方有可能在财务和经营决策上做出适当安排,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这一价值最大化,并不会损害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利益,相反,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必须在满足必要的约束条件之后实现,只有当企业长期现金流量的闲职最大化才能促进企业剩余索取权的最大化。3.根据教材案例2,评价建龙入股通钢后其实际理财目标是什么?这种理财目标是否合理?答:(书本1。)建龙入主通钢后的实际理财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种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因为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但是这种理财目标只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忽视企业其他关系人的利益,不利于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利益。建龙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导致重组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