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22年沈从文离开湘西去北京时摄于湖南保靖沈从文与夫人张兆和于1934年1956年沈从文在历史博物馆做讲解员时摄沈从文与夫人张兆和晚年沈从文沈从文故居沈老故居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位于中营街10号。是典型的四合院,有天井,正房、厢房、前室10余间。故居小巧别致、古色古香、清静典雅,陈列着沈从文先生的影照及墨宝等。摄影/张明华陈庭茂边城茶洞风光沈从文先生自订年表(张兆和整理记录)出生年月:一九O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籍贯:中国湖南凤凰县性别:男笔名:岳焕,懋琳,上官碧,窄而霉斋主人,甲辰,小兵父:沈宗嗣,医生母:黄英配偶:张兆和结婚年月:一九三三年九月九日子:沈龙朱。一九三四·十一·二十次子:沈虎雏。一九三七·五·三十一学历:仅受小学教育,无任何学位,无党派,无宗教信仰。住址:北京前门东大街三号五O七室工作单位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学代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历一九一七--一九二二:当兵一九二四--一九二八写作:(职业)一九二八--一九三○:(吴松)中国公学讲师。一九三○下半年:武汉大学讲师。一九三一--一九三三:青岛大学讲师。一九三四--一九三九(北京)编中小学国文教课书一九三九--一九四七:(昆明市)西南联合大学副教授,教授。一九四七--一九四九:北京大学教授。一九二八--一九四七:业余写作,曾编《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一九五○--一九七八:(北京)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一九七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会籍:国际笔会北京分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历史学会会员。沈从文简介沈从文[苗](1902.12.28—1988.5.10)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主要笔名还有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徒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当过上士司书。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自身来到北京,升学末成,在郁达夫、徐志摩等人鼓励下,于艰苦条件下自学写作。1924年,他的作品最早载于《晨报副刊》,接着又在《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1928年,与胡也频、丁玲相继来到上海,曾共同创办《红黑》杂志。1929年在上海中国公学教书。这时期的作品结集为《鸭子》、《旅店及其他》、《蜜柑》等,所描写的湘西乡俗民风和鲜明的生活,引起人们的注目。《萧萧》、《牛》、《柏子》、《阿丽思中国漫游奇境记》显示了他早期小说较成功的乡土抒写和历史文化思考。1930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创作日丰。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还有重要的选本《从文小说习作选》。中篇小说《边城》于1934年问世,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抗战爆发后,经武汉、长沙,取道湘西去云南。途经沅陵时,写散文《湘西》、长篇小说《长河》(第1卷)。后至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5年后回京,在北京大学教书。问时编《大公报》、《益世报》文艺副刊。1949年以后,长期从事文物工作。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研究中国占代服饰和物质文化史。1960年发表《龙风艺术》等文。1978年调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他以作家身份被邀参加第三次全国文代会,增补为全国文联委员。1980年曾赴美国讲学。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写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沈从文与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的遗憾马悦然作为瑞典学院的院士,我必定对时间尚未超过50年之久的有关事项守口如瓶。但是我对沈从文的钦佩和对他的回忆的深切尊敬促使我打破了严守秘密的规矩。沈从文曾被多个地区的专家学者提名为这个奖的候选人。他的名字被选入了1987年的候选人终审名单,1988年他再度进入当年的终审名单。学院中有强大力量支持他的候选人资格。我个人确信,1988年如果他不离世,他将在10月获得这项奖。他去世几天之后,台湾一个文化记者打电话来,问我是否可以确证沈从文的逝世。我立即打电话向中国驻斯德哥尔摩大使馆的文化参赞确证此讯。然而中国大使馆的文化参赞从未听说过沈从文,这位于五四时代就开始写作生涯的老资格作家中的佼佼者,这位卓而不群的作家的写作生涯从此被中断了。(原载于台湾《联合报》副刊2000年10月13日)第十三章沈从文教学目标:了解沈从文小说散文创作特色及其独特视点。知识点:沈从文表现“湘西世界”与讽刺“都市病”的代表性作品、《湘行散记》等有代表性的散文。重点难点:1、“湘西世界”与都市文明世界的不同,以及作家对健全的生命形式的探讨2、沈从文的散文创作3、沈从文的创作风格一、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这是一位相对远离现代文学主潮的作家,对他的评价,不能止于用政治的标准.还应当从现代文化转型的角度考察其创作的立场及其文学世界的审美价值。1、沈从文特殊的身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