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以发展创意农业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厉无畏,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意在“新”,建设新农村需要有新理念,同时,它更要求我们要以新理念催生新举措,以新举措推进新变化,以新变化促进新发展。我们认为,在世界经济步入创意经济时代的今天,通过发展创意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构建一个持续健康的农村产业体系,将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一条创新之路。一、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并举的“双创”战略是发展创意农业的新思维,是驱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两大引擎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创新驱动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主要路径。然而,在创意经济时代,文化创意所释放的文化生产力也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原动力。由于文化具有强辐射性、高渗透性等特征,这决定了文化要素能够与科技、产业和市场紧密结合,能够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并不断提升它们的价值。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智力、知识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逐渐重要,各种文化要素正在不断扩张,强力渗透到经济之中,并参与经济循环。例如,就在北京郊区的门头沟圈门村,在工艺大师的指点下,村民将麦秸制成工艺画,化废为宝,远销欧美,走上致富之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解放文化生产力,这就不仅要推进文化的产业化,还要让文化要素渗透到各个产业里,推进产业的文化化。如同科技生产力的释放决不能只局限于科技领域一样,文化生产力的释放也应该与各个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农业当然也不例外。可以这样说,当前风起潮涌的创意产业发展正是文化生产力大释放的过程。实际上,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是驱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双引擎。文化和科技的有机融合所产生的巨大引擎作用必将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带来新的变化,创造出新的价值。在创意经济的世界浪潮和新格局下,我们要充分认识文化软实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意义,强化文化创意的新理念,运用文化创意的新力量,实施科技与文化并驾齐驱的“双创”战略,在科技创新的同时注重开发文化创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推动我国新农村的全面发展。创意农业就是以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发展新思路,去积极挖掘和开拓文化生产力在新农村发展中的巨大潜力和价值空间。二、构建多层次的产业链和价值体系是发展创意农业的新模式,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举措根据党的十七大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这就要求以发展农业生产为核心,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体系,创意农业为此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新的路径。实际上,我们所理解的创意农业,不仅仅是指生产若干创意农产品,而是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相对于目前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创意农业的特色及其优势在于能够构筑多层次的全景产业链,通过创意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产品和农耕活动,以及市场需求有机联接起来,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开辟全新的空间,并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第一,以创意产业的思维整合各类社会文化资源为农业生产服务,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比如在利用生物科技手段改变农产品形状、色彩和口味等物理功能的同时,融入文化元素,增加农产品的文化艺术含量,并根据市场需求,运用新理念把农产品变为艺术品,设计生产出“来自泥土的原生态作品”,可大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例如,上海奉贤创意农业园生产的一篮五颜六色的小南瓜、茄子和西葫芦,色彩斑斓,形状可爱,命名为“缤纷年华”,使原来非常普通的瓜果、疏菜一下子“身价百倍”,每蓝价值三百多元。又如,我国台湾地区有些农民通过技术手段将传统的圆形西瓜种成方形,用激光打上奥运会的相关图案,每个价值达2000新台币。此外,如前所说,通过艺术点化,也可将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废弃物,诸如麦秸、玉米壳、蛋壳等变为工艺品,化腐朽为神奇。第二,以创意产业的手法将资源转化为推动农村发展的资本。可以利用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资源,充分发挥人的创意、创新构思,设计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创意农产品、农耕文化博览馆和各种相关文化活动,扩大市场知名度,促进发展。例如我国大连某地为了提升玉米种植的附加值,在种玉米前便设计好迷宫图案,按图种植,当玉米长高后便成为国内首创最大的玉米迷宫。同时,再结合“农家乐”旅游,不仅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旅游者,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农业种植的价值。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农业品种、农耕活动丰富多彩,可以编撰、演绎各种故事。发展创意农业就要以故事力来活化文化资源,将其转化成能为农业带来增值的资本。此外,还可以结合节庆活动、纪念活动、生产活动等,以“秀”吸引消费者。进入体